• 絳守居園池 周維權先生曾推薦去這裡以及沈園看看,上月終于有幸前往。
    2013-8-7
    5743 17 0
  • [按:读了葛剑雄先生的一文。http://www.abbs.com.cn/cgi-bin/ bbs/threaded_show.cgi?tid=53910&pid=389121&h=1 寸十好象在两年前略读过一次,如今读来仍觉新奇,让人思考许多的问题。寸十仅 就一节的读后的 ...
    2013-8-7
    6226 16 0
  • 与上海不同,岭南近代建筑的研究更多的是偏于建筑个体的研究,而对近代建筑体系、建筑技术、建筑师等的研究则显得较为单薄,尤其在建筑师这方面资料更加匮乏。 岭南近代建筑的设计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 ...
    2013-8-7
    3007 2 0
  • 无论建筑史还是艺术史都是历史的一个纵向切面,横向的连接和学习很重要。尤其建筑史和艺术史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推荐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史好书,在下感激不尽,谢谢!
    2013-8-7
    6561 17 0
  • “马勒”整修:再现70年前的梦境   马勒住宅就像童话中的城堡,伫立在都市的街头,从最早的私人住宅到如今的衡山马勒别墅饭店,春去秋来,云起云落,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与繁华。   梦的房子   ...
    2013-8-7
    6654 15 0
  • 原帖 贺年片:中国的不是真正的木塔但号称是木塔的塔们
    2013-8-7
    7636 11 0
  • 先来个有历史感的。
    2013-8-7
    7922 17 0
  • 許久不貼照片,前天擠時間貼了一次就被刪除了,真是掃興。祗有再走一次。
    2013-8-7
    12143 21 0
  • 2013-8-7
    7165 11 0
  • 郭湖生先生于一九五七年调至南京工学院,即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敦桢教授的研究助手,协助刘敦桢教授完成主持的两个主要科研项目:(1)《苏州古典园林》,参加调查园史和现状及测绘,撰写部分实例文稿并预览修 ...
    2013-8-7
    6093 7 0
  • 中國建築史(第四版)補遺與校勘 符號說明: P指頁碼,T指正數行數,B指倒數行數,F指圖號。 第一篇 中國古代建築 緒論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 1、P2/T6:『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佛 ...
    2013-8-7
    6979 15 0
  • 北镇庙是全国四大镇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庙,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北镇庙是北方镇山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医巫闾山隋代时期被封为“广宁公”,辽、金封为“广宁王”,元代加封“贞德广宁王”明初改封“北 ...
    2013-8-7
    8194 17 0
  • 2013-8-7
    8198 16 0
  • 对东西方自然观念之差异性的理解可能是理解中外建筑、园林作品关键因素之一。 话题开始于《总体设计》(第3版)的序: 序言中关于中西方设计异同的论述很好. (呵呵,,老外的。。书的序言一般闷的哦 翻译的不好 ...
    2013-8-7
    3218 2 0
  • 历史建筑文物到底要不要保护,如何保呢? 现代建筑要发展,那些老建筑怎么办,随着人类居住要求的增加,人耕面积的减少,那些只能看的古老的东东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是挑一些重要的留下来,其余的实在没有存在的必 ...
    2013-8-7
    3099 1 0
  • 《建筑意文萃》 稿 约 “建筑意”,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迷人话题!我们的宗旨是:为社会打开一个认识这个新世界的窗口,既面向建筑业界和建筑院校师生,也面向文化、美术、美学、文物、历史 ...
    2013-8-7
    4610 4 0
  • 据说乐嘉藻(民国人)是第一个写《中国建筑史》的人,但其人其书后人却讳莫如深,很惨!还是他女儿自费出版了其书。有谁知道详情?我有兴趣!
    2013-8-7
    10531 18 0
  • 资料来源:,太田博太郎 监修,P98,美术出版社,1999年 图表1
    2013-8-7
    9831 16 0
  • 就算我们无力螳臂挡车地挽住已注定将逝去的一切,仍希望曾经存在过的美丽能够借我们的手传达给未来。 在网上建这样一个档案有很多优势: 首先反馈信息快。如今ABBS网友遍布全国,要知所谈建筑是否还在,大体情 ...
    2013-8-7
    11118 19 0
  • 对于现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了,除了奈良城的规划让我们自豪于大唐盛世,除了木构架的广泛使用让我们感念起中央帝国的辉煌,关于先人在扶桑的影响,或者说扶桑之于我们的影响,从古至今,大家来探讨一下 ...
    2013-8-7
    6169 5 0
  • 各位﹕ 前天收到美國朋友的文稿﹐就中國園林史的宏觀認識提出了一些看法﹐茲彙報如下﹐請各位大俠指正。 §1。中國園林的獨特性和“國家”意識。作者認為“中國園林”這個概念源于17世紀歐洲人與中國人的交 ...
    2013-8-7
    8164 17 0
  • 碉樓,是我國羌族和藏族人民特有的一種傳統建築。這和他們居住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有關。 我所知道的最著名的羌族寨子就是“桃坪羌寨”。另一處就是丹巴藏區。 1.“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 ...
    2013-8-7
    9180 15 0
  • 数码照片整理中,另有些照片年底才能冲洗出来,先贴广告片
    2013-8-7
    3844 2 0
  • 我在王受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中看到了这个名词,却不知道这个风格的来历。我看过《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好象也没见到这个名词。到底托斯卡纳是个什么东西?是西班牙的一个城市吗?
    2013-8-7
    10962 18 0
  • 启题 希望大家能在此对已发表的建筑史论文展开学术研讨。以此促进学术思想交流的速度和广度。 为尊重出版机构的版权,这里只贴出论文摘要或大意。如果作者本人愿意,可自行或授权版主贴出全文(由作者提供)。 ...
    2013-8-7
    8568 13 0
  • 半年前就口口聲聲要去拍橋。這個口號喊的時間實在太長。 好在最終成行,也算對得起自己。 青浦石橋考察前傳 因爲早晨睡過頭了,所以隻去了金澤鎮。回來時,順道重游了朱家角。 金澤鎮的七座古橋,統統走 ...
    2013-8-7
    4337 2 0
  • 雁鸭池是位于月城东侧东宫遗址内的池塘,原名为月池。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完工,統一新羅並入高麗後,蓮池逐漸荒廢,李朝時代的某一文人目睹大雁羣鴨飛入蓮池,名為“雁鴨池”。 通過1975、1976年的考古調查,雁 ...
    2013-8-7
    11256 18 0
  • 有关科布的各类传记、资料网上已经有很多,但中式的年谱似乎还未有过。这里我试着整理出来一份,一来可以将他的各类作品以时间的顺序展开──这样有利于看出他思想发展的脉络;二来沿着大师的脚印走一遭,也可以了解 ...
    2013-8-7
    9848 16 0
  • 西南隅墩 这张照片是从西南朝东北方向拍摄的,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内城(西城)的西南城角。该墩台高31.62米,以城为基,下部和城垣浑为一体,向外加宽。喜欢“猪打圈”的明人修的西安城墙和它比起来可是“小巫 ...
    2013-8-7
    9015 11 0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东与弥渡县接壤南和南洞县相连,西与凤庆、昌宁、漾濞隔江相望,北与大理市一岭相通,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居住着彝、回、汉、白、苗、傈僳等28个民族。 ...
    2013-8-7
    9323 16 0
  • 在不违反有关站规的前提下,建筑历史版禀承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希翼进一步形成和保持“求真论道”、“置疑解惑”的版面风气。 以下是建筑历史版暂列的鼓励和期待(网友可提建议,随时可做补充调整) ...
    2013-8-7
    9277 8 0
  • 我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井的资料(照片,周围环境等),作一有关井文化的展示馆,望有此资料的兄台赐教!
    2013-8-7
    4841 2 0
  • 是福建泉州的吴夲宫,先是照片.
    2013-8-7
    13438 19 0
  • 是个国保单位,宋。
    2013-8-7
    11586 17 0
  • 在去往南禅寺路上,遇到了一个叫朱东社的典型的晋北村寨,就象旧时农村的庙宇祠堂都改建为学校一样,这里的“大庙”(村里的叫法)至今仍然是村里的一所小学,听着书声朗朗,道是人气了许多,自觉的比作了猪圈要好的 ...
    2013-8-7
    12243 18 0
  • 自宋代发展起来的千步廊直到清朝还在使用。是用在宫殿当中,和一般的廊子有什么不同呢?
    2013-8-7
    12272 17 0
  • 这是中原大学建筑史研究生建築史論的试题。请版主说说,难度如何?当然,有些题相信leonardo博士也无能为力,HEHE。 以下六題問題,任選五題作答,每題20分,共計100分 一. 試繪圖簡述台灣通商港埠外國人居 ...
    2013-8-7
    5011 2 0
  • 題目被賜也修改過,將佛窟改成通用的石窟寺。——賜也 自从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窟从新疆进来,基本沿着黄河发展,然后在传到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佛窟显然要比北方地区的少。而在日本,为什么没有佛窟这 ...
    2013-8-7
    5256 2 0
  • 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卜定万年吉地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永宁山。次年,陵工动土,其后直至民国,永宁山下相继营建帝陵四座、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共葬入四帝——世宗、仁宗、宣宗、德宗,九后和五十七嫔妃, ...
    2013-8-7
    15299 24 0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