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暑假古建测绘 [精华] 

2013-08-07 22:22 发布

是福建泉州的吴夲宫,先是照片.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9

  • 2r67ozf
    2r67ozf 2013-8-7 22:22:46
    照片上不去?那就先是一些文字吧!
    测绘的很匆忙,而且一组人差不多都是门外汉.
    请大家多指点.
    吴夲宫概略--------现状与历史
    “法到精深一丝能过脉,石经锻炼九转可成丹。 ”
    这便是形容保生大帝吴真人传神医术的楹联.吴夲 (音TAO),字华基,号云裔, 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福建白礁岛人,幼时学医,遇仙人点化,遂得传神之医术.于是云游天下,治病救人.其恩泽也至泉州法石,遂在此处兴建吴本宫,以传其道.
    法石港位于泉州至后诸港中段,是泉州内海水运和外洋航线的枢纽,水陆交通便利,内海水运直达南门顺济桥,北海航线北通福州,江浙,山东至高丽等口岸,南达港粤,东南亚,东抵台湾日本等,并延伸至其他国家地区.法石港至泉州古道有北中南三线,均起自后诸港至泉州货物集散地和转运中心地位, 法石港在宋元成为泉诹港繁荣昌盛的东方第一港.为泉州商贸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竟跃居广州之上,而成为与亚历山港齐名的东方商贸大港. 法石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建筑的进步,而这座吴本宫建造精美,恐怕也是这个原因..
    吴本宫位于法石村近村中心的位置,依路而建,与一戏台隔路相望.走近吴本宫首先便是入口的门屋,正门屋檐下四根檐柱从左至右分别上书:“铩道何须抄文章,真人自有真办法。”“黄农同道线中书得玄机,黎庶沾恩尘下无非法雨。”而柱子侧面则书:康熙戊子年,想来是此宫建造时间。走入大门,接下来的是一个小的天井,向左右分别接东西廊,向前接正殿拜亭. 拜亭前立四根檐柱,上书“白礁修化至今尚保民功,丹碧容封自古独尊医国手”。“大兮古帝神恩永眷,保我众生朝貌重新”。至正殿前覆水轩,又有四根檐柱上书:“其真也浮如此化机,斯文在外是有真道。”“法到精深一丝能过脉,石经锻炼九转可成丹”。走入正殿,正前从左至右分别供:护卫大将军,保生大帝, 保生二帝.走出正殿,L型的天井分别至东西廊,廊墙上绘十八罗汉及金童玉女,沿壁画前行,过一月洞门至后院天井,井水清甜,过天井为观音殿,内供观音.屋身为新建.
    二:建筑群体分析
    门屋:门屋位于整组建筑群体的最前端,坐北朝南,依路而立,与戏台相望,是出入建筑的主要入口.
    立面:门屋主体广五间,立面上分为三段式.下为三层白石砌成的基座,高约25公分,中间为屋身,明间为正门,次间为两侧门,梢间为两耳房, 耳房,两侧伸出厚实的廊墙,顶端以犀头为饰,顶为屋顶,水平向分为三段,两侧梢间较低,中间较高,均为硬山顶,有六个脊头,筒瓦,圭带内收,角柱增高,.从立面上看,屋顶略有”生起”.
      平面:门屋平面广5间,深2架,中间一排檐柱位于脊棱下,略如宋营造发式中所谓“分心斗底槽”的做法,第一排檐柱均为方柱,第二排位于脊棱下,则均为圆柱,这种圆柱与方柱的配合,凸现出建筑中以柱子截面来区分尊卑的方式:以圆柱为尊,八角次之,方形再次之。第三排檐柱减掉了明间两柱,使正入口更为轩敞开阔,两侧耳窗较明间与次间相对封闭,仅南北向开单窗以通风采光之用。
    纵剖面及斗拱分析:从纵剖面上看,里外两架并不对称,外檐柱向外一撑硬挑以莲花状垂花结尾于挑檐檩上,柱上承寿梁,柱间平身科二朵垂拱,承正心桁。向外一跳,承罗汉枋,向内两跳,第一跳承中金桁,第二跳承上金桁。内外两柱之间以步通相连。且第一架与第二架之步通高度不同,外低内高。中间檐柱,柱间置五弯拱,其上安叠五枚承脊棱。向内以束木与上金桁相连。内檐柱上承寿梁,柱间平身科两朵,承正心桁。向外以步通连至中间檐柱,且次间步通略低于明间,使得入口更加轩敞。步通上置狮形坐斗承上金枋,且向内向外分别以高低不同的束木与中间和内侧檐柱相连。
    门窗:明间正门为实心木料所制,称板门,上无门钉,铜制兽面门钹,圆形门环,横栓杆次间两侧门为清式所称“格扇”,上下环板绘如意,宝瓶,花卉等。隔心为水平垂直线条组成图案,四角有“蝠”,原为透空,现后加以遮板。此格扇长宽比在四比一左右,较现今的门扇细长,显得有精神。正面这种中央为板门,两侧为格扇的做法称之为“三关六扇门”这种处理方法比起泉州其它五开间的民居的入口显得更为挺拔。稍间两耳房的窗,早期为木制见槛窗,后在外墙加一道石墙,在木窗前部作圆形并镂空雕花。
    屋顶:门屋屋顶的坡度,脊摶举高与前后檐摶间距离之比约一比四点三,同法式一比四相近。屋顶的坡度,至清代陡峻至极点且举高更甚于一比三,而这一门屋的屋顶可算得上当时相当缓和的了。

    柱的排列,以在平面叙述过,至于柱本身的做法,则为闽南地区特有的方式;上木下石。且门屋与正殿均为厅堂式做法,即柱高并不相同,脊棱下的柱最高,其他柱沿屋顶坡度方向向两侧逐渐降低的做法。
    其他:廊墙上基座形的 头装饰, 头即廊墙顶端之线脚及装饰品,其功用为使屋檐及墙身两种形式与感觉君大异其趣之构件得以顺畅衔接,并使建筑整体形象得到统一,门屋廊墙上的樨头为基座型,即将墙头退凹,其下做中间窄而上下两端以数道砖叠涩收头之基座形的 头装饰。基座上退凹部分置泥塑,人物形象各异,似是有故事情节,颇为有趣。
    拜亭:在自然环境欠佳之地区,多于厅堂前添加一座四周无墙之轩,以防雨防晒,此轩即称为“拜亭”。
    拜亭比门屋的水平略高,比正殿的水平略低,从门屋看这一四面轩敞的空间将正殿的入口拉的更加深远,不仅从功能上使香客有一个参拜,烧香之场所,更从空间上,使从入口到正殿这一段增加了一个层次。
    平面:拜亭的柱网并不规整,前檐柱明间柱距较宽,次间则较窄,这一作法强调了正殿入口前这一空间的“广”,而后檐的明间柱距明显变窄,且柱由方形变为更大的圆形,强调了正殿的深远及尊严。
    剖面:次间内外两檐柱之间,以大通相接,上置 瓜形坐斗承二通,二通上置小斗以鸡舌撑檩,檩间以束相连。而明间的两檩柱间则比次间少了一根大通使得拜亭中央空间更加开阔,同时,可以看到拜亭只有四根檩而无脊檩,这使的其顶形成“卷棚”,即外形与硬山,悬山相似,但无“正脊”之屋顶。
    艺术:拜亭以及大殿采用的均为南方地区独有的叠斗式构架,即以梁上垂直叠组斗及拱顶住檩子之构架,依据宋[营造法式]一书记载,宋代之制式梁架有[殿堂式]与[厅堂式]之分,前者用于大型建筑,以后似继续演变成清代之制式抬梁式构架;后者用于小建筑,以后被民间所沿用,并因汉民数次南迁而传入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之匠师因受远离政治中心及师徒相传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了不少古法的精神,但凭借长久积累的经验将少数结构意义不大的构件去除不用或缩小;后又因生活环境改善,经济潜力雄厚,民间对装饰趣味的要求增高,加上匠师彼此较量手艺的推波助澜,即将[瓜柱]该成相互叠组的斗拱,同时加重其雕饰成分,遂形成现今所见的精巧复杂的[叠斗式]构架。从拜亭可以看到束木下精致的束随,雕刻细腻,似有典故。
    正殿:正殿前为副阶,顶做覆水轩,以内外局部的脱节来创造一种空间的独特氛围,进一步的增加了殿前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为香客提供了合适的场所,正殿殿门上置五弯拱。
    平面:正殿广三间,深三架,明间缝架减二根中柱,明间两根后金柱与后檐柱之间筑墙,以置神龛,东西两侧墙金柱与中柱之间,中柱与后檐柱之间各开一窗,如今已用砖从外堵住,而后金柱与后檐柱之间也有一石砌高窗,现仍在使用,置神像的隔墙也开了窗,很明显不是采光通风之用,也许是创造一种人神相隔的境界吧。
    剖面:从剖面上看,大殿同样为叠斗式,与拜亭不同的是由于大殿的高度较高,则坐斗的数量较多,整个空间的竖向拉伸感觉更为强烈。且大殿为示其尊贵与正式设置了背棱,使得整个空间感觉上更为纵深。从剖面上可看出,整个大殿的做法是:(一)与七架檩下树立柱子。(二)于竹子伤段适当之位置添加横梁(即[大通],[梁]本省称之为[通]或[通梁],为方便说明,以下均改称[通]。(三)于大通之五架檩投影点上置[坐斗](坐斗可作遳瓜、狮子、象、花草等各种形式)。(四)坐斗上置[拱]及[二通]。(五)拱之上置斗,斗上再置拱,如此交互叠组,直到五架檩下为止。(六)于二通之三架檩投影点上置坐斗,其后以相同手法顶住三架檩。(七)于三通之中央点上置坐斗,坐斗上以斗拱交互叠组以顶住脊檩。值得注意的是后金柱与后檐柱之间的结构,因减小了跨度,所以将大通、二通的位置下移,同时将坐斗形状简化。这一做法使得正殿的“主”的位置更加凸现出来。
    正殿的屋顶为假歇山,之所以称假,是因为本是硬山顶,而阳坡将垂脊下又附加两条戗脊搭接与东西两廊上,以营造出大殿正立面尊贵,正式的气氛.


  • kgzo16u
    kgzo16u 2013-8-7 22:22:46
    山门



  • 42gtu78
    42gtu78 2013-8-7 22:22:47
    同样是山门的,



  • lj1vpumq
    lj1vpumq 2013-8-7 22:22:47
    门上的五弯栱



  • kuuklqpr
    kuuklqpr 2013-8-7 22:22:47
    拜亭



  • ve7qof2
    ve7qof2 2013-8-7 22:22:48
    山门的门扇



  • zv5vinz
    zv5vinz 2013-8-7 22:22:49
    墀头



  • 9p11pex
    9p11pex 2013-8-7 22:22:49
    石狮



  • urdd2l3
    urdd2l3 2013-8-7 22:22:50
    正立面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