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乐嘉藻其人? [精华] 

2013-08-07 22:24 发布

据说乐嘉藻(民国人)是第一个写《中国建筑史》的人,但其人其书后人却讳莫如深,很惨!还是他女儿自费出版了其书。有谁知道详情?我有兴趣!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8

  • 7sg6lee
    7sg6lee 2013-8-7 22:24:40
    《梁思成全集》里有评论乐嘉藻的文章,可以参考。


  • diodt8j
    diodt8j 2013-8-7 22:24:40
    我读了梁思成关于乐著的书评, 非常精彩. 真正的学术书评. 不象现在经常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些"托儿们"的吹捧.
    崔勇仁兄答辩, 我们外地的无缘参加. 罗杨两位前辈的讲座也没法听到. 原来希望同济的兄弟们会将讲座的笔记帖出来共享, 结果只见到一些效果并不太好的照片. 很遗憾. 斑竹能否请崔兄将论文的摘要贴出给大家一读呢?


  • d48ysi9
    d48ysi9 2013-8-7 22:24:41

    xiao muzuo wrote:
    我读了梁思成关于乐著的书评, 非常精彩. 真正的学术书评. 不象现在经常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些"托儿们"的吹捧.
    崔勇仁兄答辩, 我们外地的无缘参加. 罗杨两位前辈的讲座也没法听到. 原来希望同济的兄弟们会将讲座的笔记帖出来共享, 结果只见到一些效果并不太好的照片. 很遗憾. 斑竹能否请崔兄将论文的摘要贴出给大家一读呢?

    论文摘要
        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崔勇]
        内容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建筑史学界对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尚停留在历史回忆和感性叙述的阶段。历史叙述与对历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层面的认识与把握,前者是表象的描述,后者是深层的析理。故本文试图在掌握较翔实的文字历史资料和实物资料以及人物口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学术思想流变的角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及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力求做到文献、实证、口述互证互补,相得益彰,对中国营造学社予以全面系统的专门研究,充分肯定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在推进中国建筑史学发展的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指出其在学术思想研究与辩理考证中的得失,还历史现象以本来的面目,给予中国营造学社以应有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从而为今后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本项研究系国内第一篇系统研究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学术思想的博士论文,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从学术思想的高度反思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自身,努力寻找出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历史延伸的20世纪东方建筑研究的逻辑起点;2,在研究方法上,既充分运用常规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又辅之以口述史研究的新方法,以期丰富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研究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东方建筑:中国建筑史学:学术思想。


  • 3fd3f3bq
    3fd3f3bq 2013-8-7 22:24:41
    摘要里着重谈了作者的研究方法, 但主要的研究结论是什末似乎还不太清楚. 能否补充一下?


  • 2cvch8
    2cvch8 2013-8-7 22:24:41
    目 录
      导论:叩谒先辈们的心路历程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从《北京香山宣言》驳“建筑之树”谈起
      (二)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思想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一)学术思想研究的着眼点
      (二)历史与逻辑及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营造学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
      (一)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二)庚子赔款留学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近代建筑学门留学生 .
      (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术思想研究
      (五)胡适等人整理国故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思想影响
      二、国学研究的文化背景
      (一)中国近代的“国学研究热”
      (二)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及历史研究之影响
      (三)中国近代的几位国学大师及其历史影响
      三、东方艺术考古及其影响
      (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艺术考古的研究
      四、《营造法式》的发现
      (一)朱启钤在南京发现《营造法式》
      (二)关于《营造法式》的版本源流问题
      (三)梁思成所著的《营造法式注释》
      第二章 中国营造学社发展史略
      一、初创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1930---1937)
        (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经过
      (二)中国营造学社初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中国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与开支
      二、抗战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1938—1945)
        (一)在云南昆明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
      (二)在四川李庄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
      (三) 《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的编著
      (四)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分类研究简析
      三、中国营造学社走向解体的原因
      (一)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社会政治原因
      (二)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经济原因
      (三)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的离散
      (四)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自身原因
      四、中国营造学社的组织机构与建置
      (一)中国营造学社组织机构
      (二)中国营造学社的职员与社员建置
      (三)中国营造学社组织机构与建置简评
      第三章 中国营造学社学术评述
      一、朱启钤的建社动机及贡献
      (一)组建中国营造学社的动机
      (二)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历史贡献
      (三)朱启钤其他方面的历史贡献
      二、梁思成的早期治学活动及贡献
      (一)学贯中西的求学之道
      (二)古建筑调查与研究
      (三)建筑教育活动
      (四)古建筑文物保护研究
      (五)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研究
      (六)关注现代建筑设计
      三、刘敦桢的早期治学活动及贡献
      (一)日本求学期间的治学活动
      (二)专心于古代建筑文献考证
      (三)古代建筑实地考察与研究
      (四)建筑教育活动
      (五)关注古代桥梁建筑工程技术
      (六)东方建筑研究的首次提出
      四、中国营造学社其他成员的学术活动
      (一)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活动
      (二)阚铎、瞿兑之、陈仲篪的学术活动
      (三)梁启雄、王世襄的学术活动
      (四)单士元、卢绳的学术活动
      (五)龙非了、鲍鼎、赵法参(正之)的学术活动
      第四章 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影响
      一、中国营造学社影响下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一)乐嘉藻及其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二) “中国建筑师学会”及其《中国建筑》
      (三)“上海市建筑协会”及其《建筑月刊》
      (四)王璧文的《中国建筑》研究
      二、解体之后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研究活动的发展
      (一)刘致平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二)莫宗江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陈明达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四)罗哲文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
      (一)费慰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与介绍
      (二)李约瑟博士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有关中国建筑的论述
      (三)近代以来日本及欧美国家学者的中国建筑研究
      四、梁、刘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南北两大学术流派
      (一)梁、刘之后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延伸
      (二)以清华大举为大本营的北方学术流派
      (三)以:莱南大学为阵地的南方学术流派
      结语: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及历史地位
      一、反思传统和回应西学所构成的学术精神
      (一)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继承与革新精神
      (二)对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兼收并容的进取精神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四)文化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到东方建筑研究的历史延伸
      (一)中国现代建筑史学体系的建立
      (二)中国现代建筑史学体系的评析
      (三)郭湖生东方建筑研究的再次提出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与基本参考文献
           二、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活动大事记
           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文章总目录及出版物目录汇编
           四、倾听历史的心声: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访谈录
    后 记
    崔 勇情况简介


  • 7qwggd1
    7qwggd1 2013-8-7 22:24:42

    blueflying wrote:
    目 录
      导论:叩谒先辈们的心路历程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从《北京香山宣言》驳“建筑之树”谈起
      (二)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思想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一)学术思想研究的着眼点
      (二)历史与逻辑及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营造学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
      (一)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二)庚子赔款留学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近代建筑学门留学生 .
      (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术思想研究
      (五)胡适等人整理国故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思想影响
      二、国学研究的文化背景
      (一)中国近代的“国学研究热”
      (二)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及历史研究之影响
      (三)中国近代的几位国学大师及其历史影响
      三、东方艺术考古及其影响
      (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艺术考古的研究
      四、《营造法式》的发现
      (一)朱启钤在南京发现《营造法式》
      (二)关于《营造法式》的版本源流问题
      (三)梁思成所著的《营造法式注释》
      第二章 中国营造学社发展史略
      一、初创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1930---1937)
        (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经过
      (二)中国营造学社初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中国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与开支
      二、抗战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1938—1945)
        (一)在云南昆明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
      (二)在四川李庄时期的中国营造学社
      (三) 《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的编著
      (四)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分类研究简析
      三、中国营造学社走向解体的原因
      (一)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社会政治原因
      (二)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经济原因
      (三)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的离散
      (四)中国营造学社解体的自身原因
      四、中国营造学社的组织机构与建置
      (一)中国营造学社组织机构
      (二)中国营造学社的职员与社员建置
      (三)中国营造学社组织机构与建置简评
      第三章 中国营造学社学术评述
      一、朱启钤的建社动机及贡献
      (一)组建中国营造学社的动机
      (二)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历史贡献
      (三)朱启钤其他方面的历史贡献
      二、梁思成的早期治学活动及贡献
      (一)学贯中西的求学之道
      (二)古建筑调查与研究
      (三)建筑教育活动
      (四)古建筑文物保护研究
      (五)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研究
      (六)关注现代建筑设计
      三、刘敦桢的早期治学活动及贡献
      (一)日本求学期间的治学活动
      (二)专心于古代建筑文献考证
      (三)古代建筑实地考察与研究
      (四)建筑教育活动
      (五)关注古代桥梁建筑工程技术
      (六)东方建筑研究的首次提出
      四、中国营造学社其他成员的学术活动
      (一)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活动
      (二)阚铎、瞿兑之、陈仲篪的学术活动
      (三)梁启雄、王世襄的学术活动
      (四)单士元、卢绳的学术活动
      (五)龙非了、鲍鼎、赵法参(正之)的学术活动
      第四章 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影响
      一、中国营造学社影响下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一)乐嘉藻及其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二) “中国建筑师学会”及其《中国建筑》
      (三)“上海市建筑协会”及其《建筑月刊》
      (四)王璧文的《中国建筑》研究
      二、解体之后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研究活动的发展
      (一)刘致平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二)莫宗江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陈明达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四)罗哲文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三、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
      (一)费慰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与介绍
      (二)李约瑟博士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有关中国建筑的论述
      (三)近代以来日本及欧美国家学者的中国建筑研究
      四、梁、刘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南北两大学术流派
      (一)梁、刘之后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延伸
      (二)以清华大举为大本营的北方学术流派
      (三)以:莱南大学为阵地的南方学术流派
      结语: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及历史地位
      一、反思传统和回应西学所构成的学术精神
      (一)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继承与革新精神
      (二)对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兼收并容的进取精神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四)文化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到东方建筑研究的历史延伸
      (一)中国现代建筑史学体系的建立
      (二)中国现代建筑史学体系的评析
      (三)郭湖生东方建筑研究的再次提出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与基本参考文献
           二、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活动大事记
           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文章总目录及出版物目录汇编
           四、倾听历史的心声: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访谈录
    后 记
    崔 勇情况简介

    甚善!
    还能在详细些吗?


  • xzbdz63
    xzbdz63 2013-8-7 22:24:42
    我的天哪!!!不是吧??要把论文贴上来吗???20~30万字儿哪!!!
    卖嘎的!!!!!!!!


  • mvrm8t2
    mvrm8t2 2013-8-7 22:24:42

    blueflying wrote:
    我的天哪!!!不是吧??要把论文贴上来吗???20~30万字儿哪!!!
    卖嘎的!!!!!!!!

    可以慢慢贴嘛。


  • aish0xvi
    aish0xvi 2013-8-7 22:24:43
    谢谢bluflying先生化费许多精力帮助帖出这莫长的内容. 从目录看崔勇先生的研究十分全面, 令人非常佩服. 但有几个问题在目录上看不到细节, 还想在请教一下崔先生:
    1. 第二章和第一, 三两章的两节所谈内容记得林洙先生在<<叩开鲁班的大门>>一书中也有相当精细的研究, 崔先生对林著如何评价?
    2. 第四章第二节标题为"解体之后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研究活动的发展", 为何四个小标题却是"xxx在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
    3. 第一章第三节标题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您指的是那些人?
    4. 您如何看刘敦祯先生的住宅和园林研究?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