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双连赡养中心礼拜堂 设计者:潘冀、黄种财、陈伯桢、谢伟士、吴晓云、李翩 设计类别:宗教建筑、公共设施 建设地点:中国台湾 新北 委托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双连教会 场地面积:33,100㎡ 建筑面积:1,264㎡ 设计及完成时间:2005年10月—2009年11月 摄影师:陈弘暐、谢伟士、陈逸文、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双连社会福利园区”地处大屯山区与北海岸之交界,背山面海,拥有优美的景致与自然的环境。作为园区精神标示的礼拜堂,在造型上,有别于照护栋的形式,将基督教常用符号-“鱼”-作抽象式的转化,配合曲折的河沟及地界,以两条弧线勾勒平面,引“扩张帐幕 张大幔子”为概念,沿弧线设计之型抗结构,230吨的精简用钢量,撑起二张曲面钢架,创造出长40×宽26×高18公尺的室内空间,运用曲面交错包覆的意象,象征爱与宽容;曲面延伸至顶点,镂空的十字架,宛如延伸至天际间,与创造者对话的亲密。整体设计以简洁的手法,在平面及量体上,完整表达信仰的核心。主要外观为平接烤漆铝板,临海一侧弧墙自地面延伸,如屏障,阻挡海风吹袭;另一侧铝板不直接落地,彷佛将边缘掀起的棚帐,以外露之柱脚支撑,如“固定帐篷的橛子”,稳固的屹立在大地之上。两弧交夹的玻璃帷幕墙面,以极佳的穿透性,将园区的美景与礼拜堂的静谧自然交融,亦让室内的礼拜润泽全园区。 结构概念 为传达设计上“扩张帐幕 张大幔子”的理念,在设计上以3D坐标定位,来控制弧面精准之变化。建筑主体的外壳,以40cm直径的弧形钢柱组立,再以“H”型钢双向交错,形成两张向内互倾的钢网,上方形成“鱼”形顶盖,并于两端以尖拱型帷幕采光。为抵抗侧向位移,在两端采光窗位置,以轻量化梭形结构紧系两张钢网,达到通透的空间效果,也与“鱼”形顶盖彼此呼应。下缘处透空不落地的曲面实墙,由6根钢柱支撑,再以楔形柱墩固定钢柱,外露的结构,在圆柔的建筑线条中,呈现对比的力学美感。 灯光设计 相较于各照护栋楼层间的点点灯光,礼拜堂以投射大片弧形墙面来表现,并以较低的辉度,烘托出宁静柔和的气氛。顶端十字框架,以单点灯光,戏剧性的凸显出精神标示。外露柱脚以下照光线向地面投射,引申基座稳固的力量。室内沿着玻璃帷幕直料配置的灯光,如烛火,在弧形走道旁,引领着行进间的幽静节奏。不仅在白昼,也在夜深静谧时分,为居住的长者点亮温暖的心灵空间。 室内 室内”米”字型钢架外露,钢构间之三角型空间,设计内倾板片,提供墙面不同角度的声波反射,使声音可以均匀扩散;三角板片与钢构之间则脱开三公分间距,除了突显结构组件,并藉此消除多余的低频声响。悬吊之三角形弯曲反射板,可传递讲台声响,并兼顾诗歌吟唱与讲道研习之需求。 讲台后方以三角弧形墙面,顺应曲面相交向上之势,于中轴处嵌入十字架,简洁的呈现教堂凝聚的焦点。观众席分为两个楼层,提供550个座位,地面层在弧形走道侧,留设出轮椅区,让不便久坐之长者可随时利用走道,衔接至大厅与其他区域。 家具设计 本栋建筑的家具除了为长老教会的礼仪及节日设计外,亦考虑长者行动及生理衰退的不便打造,如座椅尺寸及材质,同时考虑了容易清理、起身、拐杖挂勾等细节。整体家具造型构想源自于内墙的分割形状,延续简练的几何造型,让每个构件都有其作用,不作过多的装饰。 ![]() ![]() ![]() ![]() ![]() ![]() ![]() ![]()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6-03-30
-
2016-03-30
-
2016-03-30
-
2016-03-30
-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