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建筑都处于自己的“环境”当中,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建筑的领土。建筑与其领土间相互依存,这一点自项目开始便一直如此。 设计建筑的第一步通常是通过工程设计的评价来了解场地。建筑与其领土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关系在设计和工程实施后所建立的平衡关系中成型。在项目建成后,这种关系又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场地与建筑的对话关系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而变化。 因此,建筑和“环境”(无论是人工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我认为建筑物的质量与这种变化的强度直接相关。我不喜欢与环境(空间的、情感的等)关系淡漠的建筑。我所进行的研究、我的工作方式和我对建筑的解读都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相关,我时刻牢记这一点并一直在探寻其意义。 我的兴趣已经从解读建筑作品转移到了评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在谈及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及意义时,我认为方案的评估和比较中贯穿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将“环境”作为物质要素来理解。建筑的基地是“独一无二”的,它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文脉形态紧密相连。 这种物质要素就是一块场地的意义及特征。以它为参考,我们可以与建筑物建立连续的对话关系。平原、森林、湖泊、山地或村庄都是新项目的要素,都是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同时发生的场所。这样看来,每块基地都有自己的性质,其深度、结构、规律都是新的建造过程中不可缺少却又不为人所知的因素。 第二个方面是把“环境”当做历史和记忆的标记。这方面的内容超出了物理数据的范畴,是指每一座建筑的象征意义、建筑中凝结的人类劳动以及其中包含的记忆。这些东西属于当下,而不是一种怀旧的记忆,它们是一种现实的文脉和一种工作的体现。 “环境”的意义高于当下的人以及我们的先人(他们为我们的工作赋予意义和勇气)。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第三个方面是时间的概念。建设活动使得场地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人与自然对场地的不同作用,也是建筑随着时间推移改变自己的方式。 建筑与自然规律(季节性周期、时间推移……)的关系使它成为宇宙间生命价值参考体系中贯穿始终的动态元素。 我相信,通过比较和了解这些概念,建筑就可以在基地上生长起来。它能客观地表述历史,能见证人们的雄心壮志以及对文明的关切和希望。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6-03-30
-
2016-03-30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