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地点:中国 香港 建筑面积:26000㎡ 建成时间:2009 年 这栋位于广九铁路红磡车站附近的高层校园建筑,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的新校区。设计主要是希望突破香港典型“裙楼加塔楼”两段式的制式化建筑模式,企图将传统高层建筑“以电梯核为主导”的设计模式,转化成为“以垂直向的步行经验为主导”的设计,以期能在高层建筑的形态学上达到一种创新。设计除了将裙楼策略性地转化成几个逐渐上升的台阶广场之外;更将塔楼的量体划分成模块化的量体单元,与序列的空中花园交错安排,成为校园一系列垂直的公共空间。 不同于一般以电梯为中心将教室围绕排列的高层校园的配置,这个设计希望在高层的楼面创造出序列的绿色户外空间。然后设计同时以这些空中花园作为动线空间,安排户外的楼梯或电扶梯的垂直步行系统,将人流逐渐引导而上。四个四层高的立方虚体空间由下而上的往高空旋转安排,与四层高、占四分之一楼面的立方实体模块空间策略性的交错。学生沿着每个模块的花园平台上面的电扶梯步行而上,每两层可以连接到下一个模块的花园平台,一路循环上升。 在这个理念下,图书馆被安排在塔楼的中间层,除了可以作为校园学习的核心空间,也提供学生在地面和裙楼层之外,有一个新的高程点。这个位于高楼中间新的高程成为使用者新的空间参考坐标,成为在高层上课的学生走楼梯上下最近的公共空间楼层,因而重新分配教室空间上上下下的人流,减少电梯的人流负荷。为了鼓励人流利用空中花园的楼梯或电扶梯上下,电梯刻意的安排每两层只停一站,并以九层和十层的图书馆作为高层和低层电梯的转换点。 建筑裙楼共五层,除了地面的停车和卸货服务,设计以一序列逐渐升高的广场,将人流带上二层的演讲厅平台,以及三层的体育馆平台,一路至五层屋顶的学生咖啡厅和花园。学生上课的人流可以一路沿着平台步行而上,或从不同层的平台进入大厅和电梯间。对于势必采用高层模式校园的香港而言,这个设计避免了大量学生在上下课的时候挤在大多数的首层大堂等电梯的瓶颈,鼓励引导学生由不同的楼层平台进入校园建筑,也增加了学生对平台户外空间的使用机会。 建筑平面以九米的教室宽为设计模数,采用四乘三的十二宫格配置;建筑立面配合四层高的空中花园量体,以每四层十六米为一个设计模块。经过多次模拟后的模块化平面,不但提供合理的教室开窗模数和自然采光量,也提供了日后弹性变更教室大小和使用的基础,更提供立面设计清楚的构造逻辑。 ![]() ![]() ![]() ![]() ![]() ![]() ![]() ![]() ![]() ![]()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