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杭州西溪湿地艺术村N地块 建设地点: 浙江 杭州 设计者: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委托人: 西溪湿地公园工程建设指挥部 面积: 4 500㎡ 完成时间: 一期2011年 西溪湿地三期邀请了10个建筑师,每人在1个地块上设计一栋建筑。 N地块分北、中、南3条细而狭长的建筑基地,每个基地分别面临前后两个方向的山丘与沙丘水景。观者沿着主要道路漫步,山、水、天、地, 构成几种线型的不同风景。 织理山水 江南水乡聚落的线性织理形式与中国城市的里坊街廓及合院单元的织理形式截然不同, 聚落的水道湖泊不仅是连接系统,建筑单元配置更是以外向性与水的关系为重点。西溪艺术村本地块的设计如水乡线性的聚落形式一样,是以线性串联的建筑单元与水的关系为起点。然水有四时之色,随四时之气。春水微碧,夏水微绿,秋水微清,冬水微惨。又有沙汀湖洙皆水中可居人而景所集也。——韩拙《山水纯全集》 西溪艺术村N地块的设计,不只在提供智者乐水的视觉经验,更在营造仁者乐山可游可居的空间意境。设计意图透过一系列不同的“观景器建筑”的位置,高低,空间形式与质地的安排组合,以及被观的风景对象状态的差异,启发观者对山水景观不同情境的铨释。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林泉高致》 每一种观景的空间状态都是对山水的不同体会,它们不但是视角的不同,也是视点的不同,更是环境与心境的不同。 凝视,再框 西方绘画与透视的起点,在于观者与实景之间关系三度空间的平面化。设计的意图希望透过观者凝视点的意识的改变,景观的平面被再框,观者的主体性再次被实践。有别于中国江南传统园林设计中叙事空间的“框景”,即“步换景移”的时空关系, 这个设计以还原电影的方式,重新探讨时间、空间与风景之间关系的可能性。地块是一个散落而长的基地;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强调移动时所见的景观和风景,透过“再框”,重组基地原有景观,同时加入新的功能与空间,如会所活动、中庭等,重组对基地风景的概念及经验,形成一连串的“动景”。 ——风景重组 / 再框动景: ——看电影/ 定点观看:Time = changing;Movie watching /static view ——动景/ 步换景移/ 动的电影:Place = changing;Moving and watching / reframing- “框景”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及丰富了。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