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比克大厦设计 设计单位: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天津纳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齐欣+刘阳+唱亮+高银坤+王斌 结构设计:天津纳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备机电:天津纳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类别:高层商住两用楼设计 建设地点:天津 滨海新城 建筑面积:1.68hm2 委托单位:比克国际(天津)有限公司 完成时间:2008年9月 响螺湾商务区隶属天津滨海新城,是于家堡中心商务区的启动区,与于家堡隔海河相望。城市设计以景观为先导,规划了蜿蜒的道路,这些道路环绕出尺寸相当但形状各异的建设用地。在40余个建设用地中,几乎每一地块均有一栋高层塔楼伴随着30m至40m高的裙楼。按限高排列的裙楼在城市中起到街墙的作用,统辖着城市街道的形态;高矮不一、千姿百态的塔楼及若干大大小小的城市绿地自由地穿插其中,构成具有动感的城市画面。 比克大厦位于响螺湾商务区的C-12地块,与迎宾大道以东的C-13地块共同形成此区域的南大门,位置十分重要。地块除了东靠联系商务区南北的主轴线外,还北临安阳北路,西接联系商务区南北的次干道西环路,南临响螺湾的南地界安阳道。该地地势平坦,面积约1.68 hm2。 城市导则将C-12地块一分为四:在地块中最为显著的东南角布置了130m高的塔楼,以突出城市的门户;地块的西南、东北角因临城市主干道,裙楼限高为40m;地块的西北角紧临城市次干道,因此裙楼的高度降至30m。 此规划导则思路清晰,意图明确。但由于位于本项目对面的C-13号地块先行一步,并将本应紧邻迎宾大道的塔楼后退,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与它的对应关系。 倘若我们也将塔楼从东南角移至西南角,固然能与C-13地块产生更好的呼应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成就西环路上的对景,但此举不仅削弱了导则中的门户概念,而且让出东南角空间还将使本已十分紧张的用地更为局促(方案B)。 此外,我们还尝试了将塔楼设在地块的西北角(方案C)、东北角(方案D)乃至地段中部(或将塔-裙楼打散重组)的多种可能性(方案E)。经多方比较斟酌,最终确认规划导则提出的塔楼布局不但最适合城市的总体关系,也最有利于本项目自身的功能组织(方案A)。 塔楼位置一经确定,如何布置裙楼便成了我们的首要课题。基于对城市设计导则的理解,裙楼从地块的西北角向东、南两个方向增高的目的在于平衡主次干道上的城市尺度。因此,30~40m高度的台阶式跳跃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将建筑从30m的高度逐步过渡到40m能有效避免街墙的突兀增高,强化城市界面的整体性。 裙房将原来3个独立的体量连成一个L形,环绕并烘托着塔楼,强调了塔楼的竖向特色。裙楼与塔楼彻底分开,面向迎宾大道的开敞空间与街对面的C-13地块中的开敞空间错落呈现,这种空间关系与两个塔楼有进有退且一脉相承,顺应了整个区域活跃的空间组织特色。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5-12-21
-
2015-12-21
-
2015-12-21
-
2015-12-21
-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