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这是具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给予2014年度获奖者日本建筑师坂茂的一段评语。 日本建筑师阪茂被誉为“材料大王” ,是现今国际最受瞩目的建筑师之一,其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是对自然建材的运用,尤其大胆采用纸管材料,创造一系列“纸建筑”,充分展现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智慧。坂茂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复合材料。带你走进日本建筑师坂茂的材料世界,看他用最简单诸如纸板,纸制管,木材和预制板建造出优美而宁静的建筑。 1 思想解读坂茂少年时爱好造型艺术品,1977年进入南加州建筑学院学习,1984年毕业于纽约古柏联盟。他对脆弱的材料很感兴趣,并一贯秉承环保、轻盈的建筑理念,这与他的成长历程是分不开的。从孩童时代起,他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把东西丢掉是一种浪费”,这种对资源浪费的担心激发了他运用可再生材料作为建筑原料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建筑创作思想的形成。a.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风格、西方中产阶级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是构成坂茂设计思想的重要精神谱系。少,不是无,而是对“多”的否定,在“有”的前提下的简约与净化。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到极致时,便会拥有这种特点。坂茂的作品便有这种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特性:外形简单,施工工艺精湛,内部空间开敞而富于变化,整体风格纯净、典雅,通过简练的建筑艺术处理,表达更丰富的内涵。b.材料的运用 在建筑界,坂茂以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日本神户大地震时,他仅用一天时间,为失去家园的灾民盖起了一座纸筒教堂;2006年,他用中国竹编帽子的方式设计的法国蓬皮杜中心新馆,从其他153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他还提出用传真纸筒芯代替钢筋水泥的想法……坂茂对这些看似“出位”的材料的娴熟驾驭能力是其有别于其他同时代建筑师的闪光点。与其它材料相比,纸是坂茂采用最多也是运用最好的材料。坂茂所采用的纸是具有环保功能的传真纸芯,这种纸芯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并进行了严格的强度测试,非常适合建造小体量临时建筑。他设计了纸集装箱美术馆、纸住宅、纸教堂、纸桥等一系列作品,其中超级纸屋(日本馆)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获奖。c.环保和人文主义 坂茂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亦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美国《TIME》杂志曾经评价,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义者的理想。“坂茂想让大众能够得到美好的东西,包括最贫穷者。”在坂茂看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是他对社会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大量的低成本住宅使关怀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而这一点是我们谈论建构时较少考虑到的。坂茂还认为,在建筑临时住宅时应该斟酌材料与技术的使用,要考虑到一旦住户搬走,这些房屋能得到回收和再利用。坂茂的建筑理念也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态与环保意识。当然,廉价材料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还因为它建造周期短、施工便利,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2 作品分析a.坂茂的纸建筑 坂茂设计的“Alvar Aalto's Glass and Furniture” (1986年)展览首次展示了纸筒作为建筑材料的适用性和美感。建筑师发现纸筒远比想像的坚固并具有多种用途。它可被加工成多样的长度和厚度,也可具备防水和防火性。它的中央空腔可以容纳结构元素,并有很好的隔热和隔声性能。但是纸筒作为建筑材料并没有任何先例,周密的测试是必需的。 Alvar Aalto's Glass and Furniture展览 名古屋设计博览会-纸之凉亭在最初阶段与东京工业技术中心(Toky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enter)和生产厂家的研究中心的合作下,坂茂(Shigeru Ban)接到了一件设计案:为“名古屋设计博览会” (Nagoya Design Expo)设计一个凉亭。 纸之家,1995 纸之画廊,1994阪茂的很多作品是与松井源吾(engo Matsui)教授合作进行的。在逝世前,松井教授帮助阪茂解决了很多结构问题。从名古屋取得的经验对阪和松井都极其有用,因为纸筒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长达六个月。随着纸筒的老化,各种测试得以进行。随着时间推移胶变得硬化,纸筒的结构性能得以加强。阪茂(茂班)开始尝试在几个建造项目中使用纸筒。为了取得建设部对纸结构的许可阪茂设计了“纸之家” (Paper House)。 1993年,阪茂(Shigeru Ban)终于获得许可得以建造“纸之画廊”和“纸之家”。在一系列的成功探索之后,自1994年起,坂茂开始利用自己所取得的独特经验,积极地介入了世界各地的公益性建造工程,如帮助日本阪神地震,卢旺达内战,土耳其地震后的难民兴建临时性的庇护所。 1995年,坂茂为阪神地震灾民搭建的纸木宅。 以纸管和木料在神户搭建的教堂。而后,纸木宅便成为坂茂团队援助灾民的基础:1999年纸管和织物为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建造临时帐篷;2000 年土耳其地震后,经过改良和加大的纸木宅更加适应当地环境和使用需求;2001年印度地震,就地取用废弃材料搭建的纸木宅既相互区隔,同时也保证通风、驱蚊。 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的临时帐篷。 为2000 年土耳其地震灾民搭建的纸木宅。 2001年印度地震后搭建的纸木宅 东日本大地震后,坂茂用纸管和织物为集中收留在大型场馆的灾民创造了可单独居住的空间。 汉诺威博览会日本馆,2000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坂茂设计的日本馆完全采用再生纸打造,其拱筒形主厅由交织成网状的纸筒组成,并用织物和纸膜进行内外部围护。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举办期间,日本馆经历了烈日暴晒和刮风下雨,既很好的完成热量阻隔也不曾漏雨,让全世界对坂茂和他的纸质建筑刮目相看。有意思的是,最终日本馆在拆卸后运回了日本,并制成小学生的练习本再次循环使用。 纸之拱,MOMA,20002000年,坂茂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雕塑庭院中竖立起“纸之拱” 。 纸教堂,2005纸教堂原在日本鹰取小区,是1995年阪神地震后阪茂为小区居民所建之临时建筑。2005年这座“纸教堂”解体并将其材料运送至台湾,在台湾桃米里新故乡社区见习园区重新搭建,除为教堂亦做为小区活动中心和观光据点。纸教堂是以58根纸管建构成的椭圆形空间,每根纸管的抗压强度是6千936公斤,抗弯强度是每平方公分是85.2公斤,构想来自于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Bernini为罗马教会建筑教堂所使用的概念。利用纸管构成的椭圆形与外墙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回廊,椭圆形内侧长周的纸管排列紧密,做为舞台及祭坛的背景,椭圆形入口处的长周纸管则间距较大,以利出入。进入大厅之后,屋顶棚幕透射入内的天光,令人有种向上升华的奇妙感受。这座建物设计的原始目的,在作为小区的集会中心,但礼拜天亦作为教会的弥撒场地。 IE商学院纸质阁楼(IE Paper Pavilion)2013年日本建筑师坂茂为马德里的IE商学院设计了一座临时的纸质楼阁。这座楼阁是用纸管建造的,主要用于各种教育活动和接待任务。施工过程中,该校建筑系的学生也参与进来,仅用了两周时间便建造完毕。利用木质的铆合件,173根纸管组合搭建成了屋顶,用纸质的梁柱来支撑。坂茂表示,任何设计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场地的局限性。因而,该项目尽可能利用一道现有的墙面,但又远离附近的建筑。商学院的校长这样评价这一纸质阁楼:坂茂设计的这个纸质阁楼是校园中非常重要的一处集会场所,在这里,学生、老师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将他们的学术观点与他人分享。正是阁楼所采用的这种转瞬即逝的材料—纸,使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都会更加珍惜时间,同时也铭记:知识就是一种在永恒中不断变化的东西。 新西兰纸板大教堂2013年8月初,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一座新教堂落成开放,用以临时替代在2011年2月大地震中被毁坏的标志性建筑——有10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大教堂。尽管外形和构造已足以引人瞩目,但这座全新三角形教堂最令人惊叹的,却是它的材质——由98根圆形纸管做梁柱,用特殊加工的纸管做墙面和屋顶,纸管每根直径60厘米,长16.5米。纸管教堂跟旧教堂一样大小,可同时容纳700人集会,设计使用年限长达50年。教堂神父称,这座纸管教堂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代表了基督城的重建。坂茂相信纸筒作为建筑材料有着宽广的前景。它们对环境的威胁甚小。尽管比其它材料脆弱,但只要使用得当,同样有潜力可作多种用途。在他看来,纸会被愈加广泛地得以运用,而与之相应的持续发展的技术显得越来越有必要。b.坂茂的木建筑 坂茂从小希望成为一名木匠。九年级暑假作业,他设计了一座房子被评为最优并在学校展览。此后,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尽管纸建筑让他蜚声国际,但他从不将自己局限于“纸建筑”的范畴,根据建筑的功用选取自然材料,是他广为人知的特色。于是,有了瑞士苏黎士Tamedia纯木结构的5层办公大楼,Swatch集团的新总部大楼、引入中国元素“竹帽子”屋顶的法国蓬皮杜中心新馆等…… “裸宅”,20002000年在日本埼玉县建造的“裸宅”,坂茂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作为室内墙面。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被孤立,所以房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人居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2010年,坂茂参与打造的蓬皮杜梅斯中心对外开放,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编织草帽,并打造了一个以木条格子为框架的屋顶以提供更好的通风性能。这座巨大建筑的基本外形是一个六边形,尽管抽象的屋顶遮盖了其真实的外形。屋顶面积8000平方米,是坂茂根据中国草帽的样子设计出来的。利用白色纤维玻璃薄膜,施以特氟纶(Telfon)涂层,弯曲的屋顶用复杂的六边形网状结构支撑,胶合板制作的木梁以2.9米分隔开。这种支撑性的网状结构弹性很强,还有助于扩展屋顶区域。外部涂层不仅防水,还能控制温度,保证内部艺术品得到保护。建筑的中部是一个77米高的尖顶,据说象征着蓬皮杜中心1977年在巴黎开放。 内部空间是三个永久性不规则展区,以矩形(平行六面体)管子建造,伸出屋顶之外,将大块观景窗户直接打开,可看到周围的地标建筑。展区正中心成列了最重要的艺术品,天花板高度从5.7米伸展到18米。 瑞士,苏黎世 ,Tamedia 办公大楼瑞士传媒公司Tamedia曾聘请坂茂为其员工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他设计了一个七层的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完全以木材打造,木梁间相互扣锁,无需金属接头。 Tamedia新的总部大楼是瑞士最大的木建筑,耗费约2000立方的云杉木。坂茂为其设计了独特的榫卯结构,是现代木建筑的创新之作。 阿斯彭美术博物馆 (Aspen Art Museum)阿斯彭美术博物馆(Aspen Art Museum)是坂茂在美国的第一座永久性建筑。木框架表皮:这层木框架表皮是建筑的第二层“衣服”,内衣是一层玻璃。这层外衣为建筑带来了很高的识别性,尤其是对光线的过滤,无论是白天日光渗入到建筑内部,还是夜晚内部光线的溢出,都产生了有趣的光影效果。木框架同时将楼梯、入口、走廊灯建筑元素通通包裹,显得整齐划一。木屋顶结构:创新的三角形木屋顶桁架覆盖了整个内部空间以及屋顶露台的部分室外公共空间,微微拱起的相互榫卯的木构件优雅地完成了天花的装饰与结构功能,带来的极大的美感,同时与建筑外表皮完美呼应。 赫斯利九桥高尔夫球会所位于韩国首尔的赫斯利九桥高尔夫球会所采用无金属连接件木结构。常规接待区的六边形网状结构,从天花到柱子完全由六边形的木肋编织而成,柱子仿佛是网状结构的突变形成的,整体性极强,同时非常具有美感,让人联想到四周连绵的群山。坂茂的设计一直在超越人们对他的期待。坂茂对材料的使用鼓励设计师们重新思考建筑材料的问题,同时也是是对建筑学可及范围的一个全新的定义。在由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的前言中,坂茂这样形容他对纸建筑设计的探索:“我曾一直有这样的印象,有些东西不管结构设计看上去怎么富有逻辑,就是不可能建出来。很快这种想法就消失了,任何事都是可能的……只要设计可信而你有这种意志。”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5-11-24
-
2015-11-24
-
2015-11-24
-
2015-11-24
-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