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四维的第三座幼儿园 [精华] 

2013-08-08 13:06 发布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21

  • aish0xvi
    aish0xvi 2013-8-8 13:06:49

    leonwork wrote:

    向日葵 wrote:
    leonwork兄,不知你是否能对“立面处理比较多”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大家探讨一下。


    我随便说说的啦,其实对于幼儿园,立面的却比平面重要,罗的处理方法比原来在立面上画儿童画壁画多出一个层次,是建筑层面上的,同时也给儿童一些与壁画不同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没有带入到平面的布局和一些交接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会产生同类的趣味体验

    在墙面上打洞和永和的“窥视”有相似之处,但这种手法是否适合幼儿园又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

    的确是没有考虑到儿童应该更多的参与室外活动这一重点,只是着重“看”也就是形式这个层面。

    其实他很多的框架如果落到面上,让儿童去穿越或者去爬去游这些东西会更有意思。儿童毕竟是喜欢动的,不是喜欢象我们一样站在那里去欣赏,去按照你扣好的洞“窥视”。

    呵呵,乱谈


    许多人在幼儿园的立面上画一些儿童画、壁画,这也是立面的处理手法之一,是想增加一些趣味,体现出这是一座“幼儿园”建筑。这种手法并不高明,高明的应该是正如leonwork兄所说的体现在“建筑层面”上的,应该是形式上的、空间上的、色彩上的,这些带给儿童的体验是全方位的。
    空间上的趣味对于幼儿园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建筑要求的空间效果是不同的。罗四维在《双城记》一文中写道:“洞”或“孔”是转换的重要媒介,其大到整个中庭空间,小到仅容一丝目光通过,具体形状不一。它的作用如下:
        ①、用途:窗、门、孔、庭、口、井等。
        ②、通过物:光、风、雨、景、声、人等。
        ③、行为:钻、触、藏、爬、看、透视、迷惑等。
        ④、方位:垂直、水平、斜角、层叠、交叉等。
    他在幼儿园建筑中重视了空间的趣味性,从许多照片中可以看到。
    我觉得那些“窥视”的洞,也是增加趣味性的方式,而且也带来许多其他的效果,如立面造型上的,光影上的,也可说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
    至于沙坑、迷宫、涉水池应该说是公认的孩子们爱玩的东西,它们大部分只能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存在,就象画在墙上的儿童画。罗四维在这座幼儿园中设了一个迷宫,称为“三号迷宫”,至于其他有否设置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也没去过现场。
      呵呵,我也乱谈

    迷宫三号



  • m7n3527e
    m7n3527e 2013-8-8 13:06:49
       比较了现在的平面和前面两个幼儿园的平面,发现此次班级单元平面均带有一个室外活动场地,好象有一部分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知是否算进步还是变化?
       我看了建筑学报(2000年第5期)罗的文章,发现它的洞不仅仅是看的,还是可以钻的爬的。 还有一个迷宫一号,罗兄你是否一直要把迷宫做下去?




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