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工作日记之京棉36班小学 

2013-08-08 12:36 发布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9

  • 5xw5tq6n
    5xw5tq6n 2013-8-8 12:37:03

    yinjuanmao wrote:
    期待中



    谢谢


  • 1itg6qq
    1itg6qq 2013-8-8 12:37:03
    原规划方案的空间划分,个人认为非常不合理,空间不正合,而且由于分隔,使得建筑变得很单薄



  • u7pq9j7
    u7pq9j7 2013-8-8 12:37:04
    在随后的几天的思索中发现,之前所想的多个入口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不是很合理,毕竟专业教室还是小学生们自己用的多,而且在平面形式上也似乎不是非常好的选择,
    另一个问题也同时浮现出来,在最初的体形下如果教室全部朝阳,那么教室的布置将没有规律性可言,在方案阶段就没有规律性的方案一定不是好方案,只好继续摸索.
    于是V2.0版就出现了,



  • fnjr7kn
    fnjr7kn 2013-8-8 12:37:05
    在这一版的草案当中,教室被一字排开布置到了阳面,使学生可以得到最多的阳光,虽然规范没有规定所有教室都必须向阳,不过当基地允许的时候,这样绝不是个坏的选择.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形体太过单调,虽然可以通过构造手段调整,但那样应该是不得已而最后的选择.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左右两侧都紧贴红线,日后小区内部的管线无法通过,同时使道路压力增大,不易于人流的通过.
    于是,改方案是必然的事情了.不过它也留下了一些好的东西,比方说后期设计的功能布局在这版草案中实际上已经基本定下来了,修改的只是它们的形态和面积的大小而已.




  • d48ysi9
    d48ysi9 2013-8-8 12:37:05
    从这版草案开始入口的处理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使入口处的空间,显得不那么突庑,再凹字形的楼前,又加入了一个体量,并把门卫和医疗布置于此



  • tm29m2n
    tm29m2n 2013-8-8 12:37:05
    凹字形的楼天然形成的内院,底层架空,空间既流动又有一定的稳定性



  • wi0cnoph
    wi0cnoph 2013-8-8 12:37:06
    推动人的不断流动,是建筑物产生趣味的基本手法之一,于是在设计中引入了这个两层高的通道,使得建筑前后的空间可以融合在一起,也方便了学生们的使用



  • 7xyh2t8
    7xyh2t8 2013-8-8 12:37:06
    设计是不断深入的,在各个功能都逐渐确定面积和位置的同时,各个节点的设计也开始跟上,当然在这版里还是非常粗糙的,入口处交通体的可能性之一



  • kul5vdt
    kul5vdt 2013-8-8 12:37:07
    除了建筑之外,环境以及景观也是设计的一个部分,而在时间比较紧张的目下,借鉴某些国外的设计成了短平快的做法




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