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系列的作业(建筑实习中-第5页) 

2013-08-08 12:34 发布

前段时间在学生版发出作业~因为图比较多~而且以前在这里发过一些我的作业好象这里看学生作业的人好少~所以就发了个连接在这个版块上~但是没想到我只要一顶这里的连接贴~学生版的点击就会猛增~呵呵~所以决定在这里同步发一个blog贴~以后有更新可以直接改标题了~这就方便多了~我真的是很认真的在整理作业发贴~真心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批评~谢谢大家~
不说废话~开始~
目录
第1页 大二上学期第二个大设计 18班小学设计
第1页 大三上学期第一个大设计 长途汽车站设计
第3页 大四上学期大设计 城市居住区规划
第4页 大四上学期竞赛设计 GMP细部设计竞赛
第5页 建筑实习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21

  • 3dpov2mf
    3dpov2mf 2013-8-8 12:34:50
    今天在这里开了新贴~想在这个帖子里整理自己从大二开始到大四的几个设计作业~原因之一是ABBS让我收益非浅,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认识了许多喜欢建筑的朋友~还有一个原因~自己以是大四的学生~明年夏天就要准备找个设计单位实习了~希望各位学长学姐们能推荐几个设计单位要是可以的话在这里谈谈你们参加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心得~那就更好了~
    这帖子就算是一个我大学生活的一个脚印~希望各位也来踩踩~提提意见~我就感激不禁了~
    我会在我的作业中挑选几个作业~在这里做详细的介绍~包括构思过程~和部分草图(因保管不慎,有些草图以丢失)

    还有为了作业表达的完整性~没有一个作业发完之前希望不要插队~谢谢~


  • xoql708
    xoql708 2013-8-8 12:34:50
    在ABBS发上作业集以后认识了很多喜欢建筑的朋友们~很多人跟我提起了我的小学设计-<<光>>
    这是大二上学期的第二个大作业~也是我的ID(光系列)的来源~可惜当初的草图已经找不到了~我保证了作业的原始性~不过我用原来的模型渲了几张新图~因为有些朋友反映以前的图很多都看不懂~呵呵~只能怪自己表现不够了~不知道这次这些朋友能不能看懂我的作业~要是还是有些疑问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会再补上缺少的图~这也是一个学习机会~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了~

    <<光>>- 严格的说"光"是人类眼睛所能察觉到的一种辐射,由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
    <<光>>- "光"是高速流动的离子流---古希腊哲学家
    <<光>>- "光"是由极小的高速运动微粒组成的---牛顿

    其实我第一个设计构思不是这个~有一次上书店买到了一本建筑师杂志(114期)里面有一篇文章我读了估计有5遍~就是介绍美籍犹太人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的一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他的几个作品~着重介绍了柏林犹太博物馆,我现在也不敢相信~不到四页纸的一篇文章~让我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构思完成了这个18班小学--<<光>>
    在这里先摘要一下这篇文章,供大家也了解了解这位建筑师的一些设计想法.
    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1946年出生于波兰中部城市罗兹,1965年成为美国公民.他是一位半路出家的建筑师,他从小学习的是音乐,曾经赢得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举办的著名的音乐竞赛,其他参赛选手中有很多已经是当代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人物.移居纽约后,他开始了音乐演奏生涯,并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过音乐会.就在大获成功之时,里伯斯金却结束了表演生活,尽管他自己认为在音乐这一领域里他所获得的回报比他付出的努力要多,但终因"音乐里不再有什么技巧可学"而转习绘画和数学,最终又选择了建筑.
    "音乐和建筑"是他经常谈论的话题.虽然他青年时代放弃音乐而转向建筑,但是音乐并未就此离开了他的生活,似乎反而与他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更突出地贯穿在他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在他看来,音乐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深奥的.他们有着内在的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最难想象的东西---从乐谱纸上的各种符号想象出音乐,从图纸上的各种线条想象出建筑,都是难度很大的事情.但是这并不妨碍把音乐引入建筑.用建筑这种确切的物质形体和技术手段的东西去表现那无法用眼睛捕捉的音乐,而用音乐构成中的数学关系.比例关系来进行建筑构形.以此在建筑的各个部分之间创造性的,有依据的关联.他甚至有在乐谱纸上画草图和写设计文本的特殊癖好.
    里伯斯金十分喜欢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尤其是对他的歌剧<摩西和亚伦>感兴趣.这部歌剧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没有最终完成,总共只写了两幕.而里伯斯金创作犹太人博物馆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把这座建筑作为<摩西和亚伦>的无声的第三幕.以完成这部歌剧."我试着远离它的视听表面现象并试着去找寻是否所有的声音都有一个缘由.一个可能在建筑物中被呈现出来的逻辑."-里伯斯金
    博物馆于1999年竣工,在尚未布置展品时想公众免费开放,前后历时一年,总共约有25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亲身感受了这个巨大的展品.这个博物馆不只是为了那些在大屠杀中遇难的600万欧洲犹太人及幸存者,还是为了声户哦在今天的人们,提示他们怎样去面对那毁灭的,空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怎样去面对现在和未来.
    除了了解里伯斯金的著作中的真实用意,我们大概还应该思考一下这些令我们或赞叹,或惊讶,或不解的形象和文字后面的"本质"是什么.里伯斯金的一位朋友对他的画的评论或许可以借用来启发我们,"它们实际上不意味着任何事情---除了生活."


  • tivsroot
    tivsroot 2013-8-8 12:34:50
    原始正图




    各平面图





    模型渲染







  • 1v7y7or
    1v7y7or 2013-8-8 12:34:51
    继续








  • jwjntkg
    jwjntkg 2013-8-8 12:34:51
    继续









  • 42gtu78
    42gtu78 2013-8-8 12:34:52
    小学作业先到这里~大家要觉的那些东西不清楚~可以回贴~我会修改的~
    还有~
    通过ABBS认识了不少喜欢建筑的人~希望认识更多喜欢建筑的人~我喜欢聊建筑~因为我在大学学东西很少是在课堂上学的~呵呵~都是在这种"聊天"中学到的~
    我QQ:17731551
    邮件:taihe1209@163.com

    期待向你学习~


  • lj1vpumq
    lj1vpumq 2013-8-8 12:34:52
    第二份作业先不传了~太晚了~而且先听听大家对小学的批评后~等差不多了~继续更新~


  • 6zbj6s2f
    6zbj6s2f 2013-8-8 12:34:53
    首先,博物馆从服务对象和内部功能、流线布置、空间组织上,与小学设计一点关系也没有。其次,光从参考书籍的照片效果受感动而出发,进行另一个方案设计,这样的设计思维完全没有逻辑联系,出发点是片面和冲动的。再则,不管设计师的理念、理论、手法如何,最终建筑成品是评定建筑好坏的唯一标准,以人为本是要使用者来发言和评判的。

    在初学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被某某大师或者某某精品建筑的效果所感染,喜爱之,模仿之。但是应该先将所受感动的因素仔细分析,学其“渔”而非“鱼”!总不能说“康的窗有意思,我下个设计必须用!”“再来个赖特的阳台!”“用安藤的十字架!”……有些朋友甚至是看到一个局部的一个细节就非要以此套用到自己的设计里去,全然不顾了最基本的设计构思为先。

    转回来说你这个设计思路。怎么从犹太博物馆就能做到小学呢?
    里伯斯金的设计,是以博物馆特有的特征——流线控制空间为出发点,通过布置曲折迂回的参观流线,“强迫”或者说“半强迫”观众依次体验序列空间,再通过流线上斜墙、歪柱、三角空间、三角光影等因素,来激发观众的“不舒适”体验(要知道空间里经常出现锐角可不是让人安定心神的做法,设计师特意为之是必须有着强烈的主导意识的),来与当年遭受迫害的犹太人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纪念意义。
    音乐旋律是有时间递进的,博物馆的唯一流线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时间递进的关系,在这个序列中加入音符(设计元素,细部手法),整个流线便成为一个完整的乐章。哪里有起伏,哪里有转折,哪里有节奏,哪里有收放,在很大意义上与音乐旋律相符合,博物馆最主导的因素就是参观者的体验,与体验紧密结合的流线设计就决定了整个体验的感受。而小学呢?最基本的设计里,有用流线来控制小学日常运作的吗?没有必要来强化这个体验序列。而在本应是孩子们开心畅玩的走廊空间却被裹得严严实实,刻意添加的(抄来的片段)三角洞口落下的光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吸引孩子们的因素,但却是以大面积的阴暗黑影来做交换的。在这样的空间里,无论如何没有为着孩子们身心健康所出发的设计意图,有的只是企图“向大师致敬”之类的念头,与设计逻辑无关,与建筑本身需求无关,这是我看过这个设计之后最明显的想法。孩子们到了这个学校,有的只会是尽快进教室,或者下课了尽快逃离这个大楼,绝不会有人傻乎乎的呆在这样的走廊里数光斑玩,这样的“光之体验”或许在部分人看来很有意境,但绝不是小学生们需要的。

    大师只所以成为大师,在于他们能坚持自己的设计逻辑,并能将逻辑完美的落实到设计意图,与建筑功能需求的完美结合,有了自己的独立逻辑思维,遇到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也会有相应的对策。就好像都说安藤的光十字很棒,既然很棒,很感动人,为什么不在每个建筑都用?那为什么也很棒的犹太纪念馆就可以这样搬来套用呢?在被感动之后,先想清楚感动自己的是什么,自己又要怎样去感动人吧。


  • l9khsxp
    l9khsxp 2013-8-8 12:34:53
    您说的很对~当时就欠考虑~说实话~现在静静想起来~当时是太冲动了~从看到那篇文章到正图的出现~基本上没有理性过~呵呵~这话可能听起来比较恐怖~我的意思是没有理性的经过思考来进行细部设计~而且我当时的想法----建筑不是因人而存在,建筑和人一样~有生命~甚至有情绪~和人一样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个对象~哈哈~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想法确实比较幼稚~可能那时候我看那些大师的作品太多了~很多大师都在试图给建筑赋予生命~可能我受到这影响太重了~
    现在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以人为本~后面的作业~相信后面的作业中您会看出来的~
    真的十分感谢您能给我如此中肯的建议~哈~昨天晚上为了发这个贴我熬到了12点多~看来真的没有白费功夫~现在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学东西更重要~希望您能继续关注以后的更新作业~多提提意见~向您学习~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