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8
-
t7ktz0u 2013-8-7 22:41:26
谁说我一定要在巽位上开门了?文物维修要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遇到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反而应该更加慎重,把问题调查清楚,不可随意修复。实际操作中,我们每次进行维修不仅仅对建筑本体进行测绘,更加会翻阅当地的历史文献(比如县志)以求对建筑本体的历史做更详细的了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尊重原状。何为“原状”,我认为建筑物最初建成的样子即为原状,当然对于后期改建,如遇到改建成功,精彩的例子应酌情考虑是否保留,如何保留,对于那些维修改建的败笔有什么保留的必要,忽视史料调查,用缺乏复原依据的挡箭牌将文物维修敷衍了事,恰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不尊重,这样的维修设计不需要什么文物专家来参与,什么人都可以做。
我也没说当古董来修不好,但是忽视了建筑文化,却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我始终在强调建筑文化的保护,尊重各个地区自己独有的建筑文化,保护建筑文化多样性,真没想到“当文化来修却恰恰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难道你认为我要把所有的古建筑都修的和四合院,紫禁城的房子一样吗?太可笑了。
-
l6le860h 2013-8-7 22:41:26
f wrote:
谁说我一定要在巽位上开门了?文物维修要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遇到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反而应该更加慎重,把问题调查清楚,不可随意修复。实际操作中,我们每次进行维修不仅仅对建筑本体进行测绘,更加会翻阅当地的历史文献(比如县志)以求对建筑本体的历史做更详细的了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尊重原状。何为“原状”,我认为建筑物最初建成的样子即为原状,当然对于后期改建,如遇到改建成功,精彩的例子应酌情考虑是否保留,如何保留,对于那些维修改建的败笔有什么保留的必要,忽视史料调查,用缺乏复原依据的挡箭牌将文物维修敷衍了事,恰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不尊重,这样的维修设计不需要什么文物专家来参与,什么人都可以做。
红字的部分说的挺好嘛!但你对于“原状”的理解还是有失偏颇。
再有,我不理解的是,你是如何把缺乏复原依据和敷衍了事联系在一起的?
做具有科识别性的修复,未必是不负责任的敷衍了事。而如你所言的复原未必不是在作假。
f wrote:
我也没说当古董来修不好,但是忽视了建筑文化,却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我始终在强调建筑文化的保护,尊重各个地区自己独有的建筑文化,保护建筑文化多样性,真没想到“当文化来修却恰恰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难道你认为我要把所有的古建筑都修的和四合院,紫禁城的房子一样吗?太可笑了。
我的意思是不能用文化来代替证据。
-
penmgtin 2013-8-7 22:41:27
说到现在居然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做可识别的修复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分清后人的修复与原物的区别而采取的措施,想出这个点子来其实也是把古建筑当成古董来修的思想在作祟,好像就只有老物件才值钱,所以一定要把新做的和原来的东西给区分出来,这个没什么意思,我倒觉得要是真的能修的一模一样才好呢,这正好表明了现在我们还没有把老祖宗的手艺给丢了。这个和我想要表达的主题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就不做讨论了。
我要说的是现在过于强调复原要有依据,在没有找到依据的时候就不做复原,这个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长期这么做结果怎么样呢?
找不到依据的情况很多,几乎每次维修都会遇到,难道我们就把问题丢在那里不去解决吗?对于那些被改建错掉的部分我们是继续保留下来吗?久而久之这些错掉的东西也变成正确的了,要不然把这些错掉的东西给去掉,留下一个残缺的样子,让后人自己去遐想,我看这样也未必有多好吧。
同一类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共性,为什么我们不能遵照这些共性,同时结合当地的建筑特点把这些缺乏依据的古建筑给恢复起来呢?这样做了,至少这些残缺的古建筑完整了,在建筑文化上也是完整的。
我始终强调的是保护建筑文化,而不是狭隘的一定要把一座建筑恢复的和以前一模一样,一定要找到依据,否则就永远也不做复原。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就算是同一个师傅分两次做的东西也不会完全一样,照这样保护古建筑就只有一条死胡同。
f wrote:
这是一张传统的北京四合院的透视图,我们视这幅图为历史原貌,如果这座四合院是面南背北的话,那么它的大门应该就建在东南角,为什么要建在东南角,这是因为按照风水的理论,这个位置是八卦的巽位,是吉利的位置。这就是我所说建筑文化,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东西。
而如果这座四合院在以后的岁月里遭到改建,四合院在其他地方另外开了一个大门,而这个历史上的大门被拆掉或者改建。当我们打算恢复这个四合院的历史原貌,如果因为找不到历史依据没有恢复原来的大门而保持现状,我把情况这个定义为建筑文化丢失。
现在古建筑保护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把古建筑当成了古董来修,却没有把它当成文化来修,而我们更应该做的却是修文化,不要让一座古建筑中蕴含的建筑文化残缺不全,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都要恢复起来,像圆明园那样大面积被损坏的,我也不主张恢复,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
我的观点是古建筑维修是对建筑文化的维修,不要把维修古建筑弄得像修那些古董一样,再搞这些历史依据不可知论了。
北京四合院在巽方开门是常见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北京四合院朝东西南北各方向开门的都有。门开在巽方是文化,不开在巽方是因地制宜,也是一种文化。不能像你那样僵化地看待文化。
如果你发现有四合院大门没有开在巽方,也许你会下意识地觉得是后来改错了,却忘了或许原本就是如此。如果按照你理解的文化来复原那就是一种破坏。
当古董来修并没有什么坏处,而所谓当文化来修却恰恰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