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4
-
6s8qpfx 2013-12-15 00:14:15
那我首先就来回答版主的问题:
1、我所知道的pkpm对恒+活是没有调幅的,我曾经用PREC计算结构,得到标准组合弯矩和准永久组合弯矩,发现他们都不随那个调幅系数变化而变化。
2。程序还比较合理。
当然,从理论上来讲,结构调幅的时候,梁就已经开裂了,如果不开裂就不存在调幅问题。
开裂的瞬间,梁端弯矩就不存在调幅问题,因为没有开裂。
但是一旦开裂了,梁的刚度就发生了变化,其内力就要进行重分布,一般情况下,梁端弯矩会减小,就这样,梁不断的增加裂缝宽度,梁端弯矩系数不断减小。当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梁的最大裂缝宽度0.3mm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梁的裂缝控制在这个点上,那么梁的内力将不再进行重分布。这个时候梁端的弯矩就是改梁调幅之后的弯矩。
在这里,我提出我的个人观点:
计算梁的最合理的裂缝宽度,就应该用该裂缝宽度时候对应的弯矩来算。这个在计算过程中是无法准确的估算其弯矩值来的,为此,应该用渐近法(如迭代法)来计算梁的弯矩及裂缝。具体过程我想应该这样:先提出一个接近的弯矩,计算裂缝,得到刚度,弯矩重分布,得到另一个弯矩,计算裂缝……直到2个弯矩比较接近(用一个系数来控制)。
因为程序在计算裂缝等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调幅,那么其用初始的弯矩来计算其裂缝宽度是比较保守的。在结构设计中是可以的。
1、现在计算程序对裂缝、挠度计算是否考虑了弯矩调幅?
2、程序本身的做法是否合理?
然后就让我们来讨论那种办法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