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调幅问题 

2013-12-15 00:14 发布

问大家一个问题:计算梁的裂缝及挠度的时候,可否把恒活调幅?
先提出,下次再来说我的观点。
2006.04.25接:大家给一点资料或者建议,到时候我整理一篇相关文章来给大家看看。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4

  • n52y0u8
    n52y0u8 2013-12-15 00:14:14
    讨论的前提我想弄明白两点是重要的,我先在这里点题,先不作答:
    1、现在计算程序对裂缝、挠度计算是否考虑了弯矩调幅?
    2、程序本身的做法是否合理?

    然后就让我们来讨论那种办法更合理

  • 6s8qpfx
    6s8qpfx 2013-12-15 00:14:15
    那我首先就来回答版主的问题:
    1、我所知道的pkpm对恒+活是没有调幅的,我曾经用PREC计算结构,得到标准组合弯矩和准永久组合弯矩,发现他们都不随那个调幅系数变化而变化。
    2。程序还比较合理。

    当然,从理论上来讲,结构调幅的时候,梁就已经开裂了,如果不开裂就不存在调幅问题。
    开裂的瞬间,梁端弯矩就不存在调幅问题,因为没有开裂。
    但是一旦开裂了,梁的刚度就发生了变化,其内力就要进行重分布,一般情况下,梁端弯矩会减小,就这样,梁不断的增加裂缝宽度,梁端弯矩系数不断减小。当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梁的最大裂缝宽度0.3mm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梁的裂缝控制在这个点上,那么梁的内力将不再进行重分布。这个时候梁端的弯矩就是改梁调幅之后的弯矩。

    在这里,我提出我的个人观点:
    计算梁的最合理的裂缝宽度,就应该用该裂缝宽度时候对应的弯矩来算。这个在计算过程中是无法准确的估算其弯矩值来的,为此,应该用渐近法(如迭代法)来计算梁的弯矩及裂缝。具体过程我想应该这样:先提出一个接近的弯矩,计算裂缝,得到刚度,弯矩重分布,得到另一个弯矩,计算裂缝……直到2个弯矩比较接近(用一个系数来控制)。
    因为程序在计算裂缝等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调幅,那么其用初始的弯矩来计算其裂缝宽度是比较保守的。在结构设计中是可以的。


  • b9l46uu
    b9l46uu 2013-12-15 00:14:15
    以上是个人观点,好久没有思考问题了,没有在这里发言了。不知道这些有没有道理。

  • 33v21z9s
    33v21z9s 2013-12-15 00:14:15
    补充:刚才有人提示我说跨中开裂后弯矩给增加了,那么裂缝就大了。我认为是应该存在这个问题,一般的框架梁算裂缝都是梁端比较难以满足,所以一些截面比较小的梁支座配了很多钢筋。就是因为存在跨中比较好满足这个条件,所以我才说程序计算还比较合理。
    如果是抗震框架梁,其底筋和面筋还有一个比率,有此,我认为如果比较合理的控制了梁端裂缝,跨中的就可以不必验算。当然这个适用范围是连续梁,或者梁端弯矩系数较跨中大的情况。
    如果单跨或者墙柱不很强的梁及荷载分布很不利的情况,还是要对跨中裂缝验算。

  • o1gqo38
    o1gqo38 2013-12-15 00:14:16
    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就说呀,问题是靠讨论才有结果的。

  • crl7zzw
    crl7zzw 2013-12-15 00:14:16
    常常碰到梁的一端搭在梁上,另一端搭在柱子或墙上,然后那个墙柱子处的配筋就很大,甚至大的难以忍受,跨中和另一支座就很小,这样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处理的?怎么调幅?好像pkpm不能单独定义具体去调幅一根梁,要么就调到0,要么就调到85%(定义调幅系数为0.85)。

  • p64iyb2k
    p64iyb2k 2013-12-15 00:14:16
    第 7 楼兄弟,
    如果是个别梁,可考虑与墙连接处铰接,
    出图时支座可按设计手册要求,适当增加钢筋,
    这样做可谓一石二鸟,我们这里经常这样搞搞,
    不当之处,请指正;

  • tivsroot
    tivsroot 2013-12-15 00:14:17
    我觉的对于梁的调幅首先大家应该一个概念:梁的调幅是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因此,弯矩的调幅应该在内力组合以前进行。调幅以后进行梁的内力组合,进行配筋计算。裂缝宽度的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该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我记得pkpm中应该有调幅系数。

  • grdj3k8
    grdj3k8 2013-12-15 00:14:17

    我同意9楼观点,我认为挑幅和裂缝挠度计算荷载取值是两个概念。调幅是保证强柱弱梁的措施手段,裂缝挠度计算是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的,没有调幅一说。调幅后的荷载值一般情况下>荷载的标准组合。1楼可以反算一下。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