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地震遗址纪念馆(Yushu Memorial of Earthquake Ruins) 

2016-02-16 17:53 发布

1291 0 0
20130520030723137.jpg
项目名称:玉树州地震遗址纪念馆(Yushu Memorial of Earthquake Ruins)建筑师:孟建民
设计团队:孟建民、徐昀超、邢立华、招国健、施水清、杜清娴、钟文文、刘瑞平
项目地点: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县
用地面积:5776㎡
建筑面积:2951.8㎡
设计时间:2010年11月
竣工时间:预计2013年

本项目为青海省玉树自治州结古镇4.14地震灾后的援建项目,建筑规模为3000平方米。在面对这个被预设为纪录灾难事件、体现藏地生死观的命题式设计任务时,建筑师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如何深刻理解藏地信仰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对于身处藏地的玉树人来说,信仰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经深刻的融入到“仪式化”的生活方式中;当这种“仪式化”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必然深刻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哲学,以及对于空间的理解。我们试图以平视的视角来审视这种差异,并重新思考地震遗址纪念馆所应表达的文化意义:地震遗址纪念馆所不仅是灾难事件的记忆载体,同时更应该成为当地藏民日常化的生活场所。

基地位于结古镇的南入口格萨尔王宾馆遗址旁边,成为进出玉树的必经之路。方案以保留的格萨尔王宾馆遗址为展示主体,纪念馆主体隐于地下。新旧建筑“一隐一显”,通过控制地面体量,尽可能突出遗址本身的视觉震撼力和纪念意义。地面通过两条线性元素进行限定,两者之间围合的广场是举行仪式集会的纪念场所。贯穿场地的折线型 “裂痕”作为采光缝限定出遗址保护范围,同时建立起遗址与地下展厅的视觉联系。极简的直线型纪念长墙以青色毛石制成,直指结古寺。不仅隐含着内在精神寓意,同时作为遗址的背景,沿着墙体设计85个转经筒,成为人们进出玉树及转经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主体藏于地下,以纯粹的“方”和“圆”为基本原型。方案采取地域建筑设计策略,通过“材料、色彩、光”三种基本建筑要素的运用,表达藏地建筑特色。内部空间采用青色毛石、素混凝土、藏红色耐厚锈钢板等现代材料营造内敛而庄重的空间氛围。当人们通过线型空间序列缓缓进入中央的祈福之庭,内聚的圆形空间和环绕的壁龛矩阵试图唤起观者内心的精神共鸣,把沉重的灾难记忆转化为对生命的祈福,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20130520030843805.jpg
                           
                                              20130520030851391.jpg
                           
                                              20130520030854659.jpg
                           
                                              20130520030900776.jpg
                           
                                              20130520030906370.jpg
                           
                                              20130520030910739.jpg
                           
                                              20130520030917939.jpg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