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新华社湖南分社新建办公区建筑师:孟建民 项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建筑面积:10096.4㎡ 设计时间:2005年 竣工时间:2008年 获奖情况:2009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五次优秀建筑佳作奖 新华社湖南分社新建办公区位于长沙市城市主干道岳麓大道北侧,西临毛泽东文学院和长沙市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北临城市规划路。项目处于城市中央办公区的重要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有其特殊性质,使得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业主、城市和公众的需求。 项目为多层办公建筑,用地面积约为:269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96.4㎡,建筑高度23.65米,层数五层;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分为办公楼和综合楼两部分。 基地为典型的丘陵地貌,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良。东南和西北有自然的山丘,西南和东北地势较为平缓。设计尊重环境,将山体保留,办公楼和综合楼均与原始山体保持共生关系,体现建筑从山体中生长的创作理念。自然是有生命的,因此建筑也就有了生命。保留的山体是景观最好的载体,不需要人工的雕琢,只需将植被恢复和整理,并利用自然高差做一些补充,建筑和环境间就达到了相依共生的效果。山水相溶,内外交融,使人们感受到东方式的建筑情境之美。 设计通过平面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的有机组合,力图塑造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又富有强烈时代感、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符合新华社单位个性的现代办公建筑形象,不但为新华社湖南分社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同时又是岳麓大道旁一个重要的城市标志景观。 总体布局上,办公楼傍山而筑,布置在基地的南面;综合楼亦是依势而为,布置在基地的东北面。两者之间通过连廊,既连接起南北两栋建筑的不同空间,又强调和延续了办公区的纵向轴线。办公区前面的大台阶和办公楼主入口的大尺度,更引导和强化了这种轴线关系。沿岳麓大道方向,设计放弃在竖向方向而选择在水平方向连续铺开80多米面宽,扎入山体,形体纯粹干净,带来水平方向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使得一个规模仅6000平米的建筑远比周边的高层建筑群更为夺目,同时区别于周围大量雷同的机关办公建筑,达到了新华社湖南分社形象展示的需要。 通过建筑和山体的围合界定,办公楼和综合楼之间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其空间尺度亲切舒适,领域感强烈,置身其间,隔绝尘嚣,归于宁静,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意象中的“合院”意境。 平面功能上,设计保持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通过连廊又使之便于联系。分别布置办公入口和后勤入口,减少人流相互干扰。办公楼布置在南面,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朝向。 在办公楼底层,局部穿越的架空形成架空停车场,在办公区内院环境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关联和渗透的关系。镂空的走廊引入自然光线,形成极富光影变化的空间体验。在连廊的下层,布置了直接进入各办公楼层的电梯厅,满足了各功能区的流线并且空间联系便捷。 立面造型方面,强调整体构图的韵律感,从而使整个综合体体量高低错落得体、虚实穿插有度,取得良好的空间造型效果。在设计手法上,采用以条形窗形成一定的序列,又不失整体感;通过体块的穿插,序列的布置,在平稳端庄之中体现建筑清新活泼的形象。既美观大方又新颖别致充满时代感。在细部处理上,着重处理了办公的入口和南向临街面的部位,强调建筑简洁和明快的风格。使得建筑群体既有整体的空间关系, 又在细部尺度上亲切宜人,既尽力营造一种现代的办公氛围,又处处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华社湖南分社新建办公区,已在岳麓大道旁展现其特有的风彩神韵,成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 ![]() ![]()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渡江战役纪念馆(Memorial of Crossing-the-Yangtze-River Campaign)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
-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