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芃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院长助理 ![]() 关注唐芃老师是从最近很火的中大院微信平台开始,作为东大建筑学院的官方新媒体,该平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干货十足又不乏趣味。而在唐老师的朋友圈里,时而俏皮的话语,时而唯美的诗句,不难看出她是一个严谨认真,同时又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唐桑”。 ![]() ![]() 出身书香门第的唐桑,从小在位于南京鸡鸣寺的古生物研究所和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之间的成贤街长大,满身沾染的都是南京的书卷气和故都的慵懒。从没想过要离开南京的她,在1999年年底却告别了秦淮河畔的故乡东渡日本,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活。她选择了京都大学这座在日本工科排名第一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京都,也是一座故都,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故乡”。四面环山,冬冷夏热,鸭川清流,岚山枫叶,一切都和故乡南京那么相似。04年,她结束在日本京都大学建筑系的学习,留在京都大学建筑系工作。09年,她辞去5年多的教职回到了南京,回到了母校东南大学任教。“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又熟悉,熟悉的是我曾经在这里度过学生时代,新鲜的是我重新回到母校的时候是站在讲台上作为一个老师,开始新的生活。”她笑着说,“回国后还是需要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但在教学上,最重要的是我需要适应国内的大学生。”在日本的工作室 在南京的工作室 同样都是在日本和中国的一流大学教书,但对比日本和中国的学生,唐芃感触颇深。“日本大学生生活得非常自由和随性,这和他们的社会并不以成绩好坏来衡量人的能力有关。他们总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业余生活丰富,和社会接触紧密,基本上完全靠自己打工来支持自己的日常开支,这些都是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的条件。中国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有着聪明的头脑,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在初高中阶段更强调应试教育,学生对书本以外的东西的接触较少,知识面偏于狭窄,对于美学、社会学、历史人文、科技动向等等缺乏全面的了解。这就导致了中日学生在做设计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日联合教学和同学们一起 谈到这种差异性,她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做场地分析,日本学生会通过在场地边看到的某个风景,见到的某个人,闻到的一丝花香,感受到的风的流向等等这些细微的东西,来寻找到心底深处的一些想法。他们心理细腻,思维开放,无拘无束,往往能够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灵感,从而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在做场地分析的时候走的是程式化的路子,仿佛是因为老师要我做分析我才去分析,场地分析之后的设计与最后的方案又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在现场,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因此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更不知道要怎么去指导设计。”从这点出发,唐芃上第一节小组课就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场地中所有令人印象深的东西,一个人,一颗树,一片叶子,甚至是一块石头,并教他们将此归类、图示化,然后再引导学生捕捉设计的出发点,找到设计的源泉。“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的时候,我并不会限制学生的想法,或者一定要叫他们按照某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做设计。只要能够说出一定的道理,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而形式是次要的,放在后面在讨论。”她平静地说。 ![]() 中意联合教学和同学们一起 工作室出游照(找得到唐桑吗?) ![]() ![]() “其实建筑师这个行业,并不适合女性。”唐芃坦率地说。“如果只是做老师,应该说还勉强能够胜任,但如果同时做工程项目,同时几个工地在施工,每天都有甲方打电话联系你,三天两头就要去工地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来坚持下来的女性都是了不起的‘女超人’。但从另一方面看,设计又是一个适合女性的职业,试想如果在建筑领域没有这么多女性的参与,教学得有多单调,建筑也会缺少一些柔美。‘星月半天分落照,断云千里附归风’,无论是在国外的还是在国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建筑热情都从未改变,也因为这样,我也从文青一枚渐渐地锻炼成了女汉子。” ![]() ![]()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唐芃于今年4月份开始接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官方微信平台“中大院”的幕后组织工作。“我从小是宣传委员,差不多做过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时期的宣传委。所以当学院找到我,希望我辅助学院的对外宣传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做下去的工作,虽然对自己的时间精力有所顾虑,经过深入思考我还是答应了下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唐芃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新媒体传播极快极广,所以我们的平台定位要符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严谨求实的特征。但同时作为大众传播的载体,微信不仅要追求及时快速,语言上也要不失活泼,图片要精美耐看。而官方网站上的消息则需要及时和严肃。” ![]() 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开幕式主持 刚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那时微信平台文章一星期至少要更新2次,而稿子的储备量却远远不够。为了保证微信公众号的正常运营,唐芃白天上课,晚上写稿,每天为此都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今年5月底持续两天的的“东南学人”活动将“中大院”公众号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围绕那次活动,唐芃和她的“狗仔队”们连续做了10天的微信推送。“正式活动那几天,为了当天晚上把微信稿发出去,我带着笔记本电脑在现场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写稿。基本上是6点钟会议结束大家去吃饭的时候成稿,再找个地方去修改,8点钟准时上线。那几天‘狗仔队’的学生们也很辛苦,那么多分会场,他们又要当志愿者,又要当摄影师。但令我比较欣慰的是,通过那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影响力,一下子把‘中大院’给推出去了。上线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公众号的粉丝量就达到了5000多人。”而当谈及她的 “狗仔队”时,唐芃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他们就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宣传小分队,现如今已经有十几人了。每次学院举办学术活动、大型会议,他们就会去现场采写拍照,并且帮助我进行学院网站的设计,学院宣传手册的设计工作等,非常敬业!” ![]() 中大院”狗仔队” “中大院”这个微信公众号是建筑学院集体的智慧,作为幕后组织者之一,唐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需要她亲自动手写,但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她润色定稿并发送学院领导审核。“每天晚上的10点至12点就是我改稿、排版时间。作为学院官方发声媒体,我们的文章必须要保证质量,不能有错,每一篇都要有‘干货’。同时遣文造句需要仔细斟酌,精炼不拖沓,要使文章读起来不枯燥。”谈及这段时间以来的辛苦,她认真而又坚定地说,“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最喜欢的日本建筑师是栗生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伊势神宫迁宫百年纪念馆, 平等院凤凰堂等就是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一直以来都很稳健,他不会做出一个很大的动作去宣扬自己的存在,但是每一个作品都细腻精致,无论细部还是空间都能够传达设计师本人的文化底蕴和对日本文化的深厚理解,让人愿意反复去很多次,反复品味。不Fashion,却可以永远流传!”而在我们看来,双子座的唐桑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她既是一个拥有细腻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青,同时又是一名爽朗果敢、勇于担当的女汉子。-END-“与阿客同行”互动群已成立,欢迎添加微信号i_archer加入我们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