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分析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 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心理学价值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曾作过色彩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这些经验都告诉向我们明确的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光,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 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退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但却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受我们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印象,它属于一种心 理错觉。 老年人居室设计方案的要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老年人的视觉系统对色彩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喜欢回忆往事是老年人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色彩的选择要适合老年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居室的色彩设计是“银色方案”最重要手法之一。居室的色彩作用体现在空间的搭配上,不同的色彩组合,对欢喜、兴奋、烦躁、忧郁、沉闷等心情变化有直接的影响。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 首先,老年居室的色彩要避免单调,宜用比较温暖的色彩烘托出亲近祥和的意境。 其次,老人视觉退化故整体颜色不宜太暗,室内明度应比其他年龄段的使用者高一些,但要避免使用大面积的深颜色以防止有闷重的感觉。 再次,色彩设计应偏重采用古朴、平和、沉着的室内装饰色,可用米色、淡黄色等暖色来代替苍白无力、没有感情的白色。最后,对于心态童真、性格开朗的老人,设计时要脱凡而不俗,内容应相应丰富和多元化,尽量改变以往“五白一灰”的状况,可调用小面积的亮色搭配,力求淡雅、柔和而不失生气;而对于追求时尚、热爱生活的老人,在居室配饰上要重点精心设计,如墙壁粉刷柔和色的涂料后再贴上颜色鲜明的各种较为个性、张扬的壁纸、壁布、壁毡,地面铺上木地板或地毯。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老人机体功能的衰退会导致一些如白内障、心脑血管老化、视觉系统老化等老年疾病,这决定了老人喜爱宁静、整洁、安逸、柔和的居室环境,所以老年居室的色彩不宜使用过于鲜艳、刺激的颜色,以防在生理上对老年人的视觉系统造成负担,在心理上导致紧张情绪。设计时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用一些朴素而深沉,高雅而宁静的色彩,如米白、浅灰、浅蓝、浅棕、深褐等色来调节平衡,利于休息和睡眠,消除疲劳,平息调养。 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设计 人过了中年后,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体重开始增加、肌肉开始松弛、头发开始变白、牙齿开始松动、听力开始下降、视力开始衰退等等,这些表面的变化预示着人衰老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感官还是智力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例如:由于年龄的因素行动不便、眼疾、风湿等,使人性情暴躁、忧虑、忧郁、恐惧、狂想等。我们在做室内色彩设计中,就能够帮助或这缓解这些症状。例如:房间以明快的暖色调为主,可以使老年人心情愉快,增加克服病痛的信心;使用有镇静作用的冷色调,如淡绿色、天蓝色等,可以消除烦躁感,增加稳定感。 基于色彩对人类心理的积极影响,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需求就更为重要。经调查,他们更多的偏爱明亮的暖色调,柔和的米色调等等温暖、淡雅的色彩系列。多方的专业人士也肯定了暖色系、亮色系及暖灰色系等色彩环境对老年人缓解心理压力、身体、心理治疗及恢复有明显的帮助。而且对于那些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温馨舒适的环境也有助于其身体健康。 老年人住居环境色彩设计要点 不少实例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饰面甚至是结构材料,用这种温暖,人性化,贴近自然的材料来代替令冰冰的白灰,平整光滑的石材很适合老年人的心理。同时,还结合运用了垒砌的石墙等传统的做法将老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让老人们减轻了因长期处于室内而产生的烦躁感。 较好的色彩设计,用米色,淡黄色等暖色调来代替没有感情的白色,甚至有大胆采用红绿蓝等原色的设计,这是国内较为欠缺的。中国的老人大都喜欢热闹,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而色彩设计就是其中作用最为明显的手法之一。同时,不少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疾病,通过合理搭配选择的色彩来对大脑进行适当的刺激,也会对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国内通行的做法却像医院一样,将墙面刷成白色,生活其中及其乏味。 起居室:作为家庭主要活动中心,背景色应体现主人的生活情调,同时又能传达主人对会客、迎宾等的态度,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多可选择高雅、明快或沉着、稳重的色调。点缀要恰到好处,体现出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营造出一个明亮、开阔、舒适的环境,以求使老年人的心情放松,舒缓身心。 卧室:为了调节情绪,恢复体能,卧室的色彩应使环境产生舒适宁静、轻松随意的情调。并根据使用者嗜好以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来进行色彩设计,良好的睡眠对于老年人是及其重要的,淡雅的米黄色系,清新的黄绿色系,粉色系等都比较适合,切忌采用与医院陈设相类似的色调,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反感。 餐厅与厨房:色彩选择应重点以清洁和增进食欲为前提,有一个良好的胃口就意味着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所有老年人都希望的。我们可以采用如浅色、柔和明亮的暖色调等。 卫生间:应以整洁、明亮、温馨、亲切和舒适作为色彩设计的基调,如采用粉色系,乳白色,浅黄色系等作为主题和背景色。 色彩设计:温暖色彩+素雅材料 老人房宜用温暖的色彩,整体颜色不宜太暗,应表现出亲近祥和的意境,色彩忌用红、橙等易使人兴奋和激动的颜色,而应选用高雅宁静的色调。要避免使用大面积的深颜色,防止有闷重的感觉。 建议墙壁可涂刷成偏暖的米黄色、浅橘黄色或藕荷等素雅的颜色,这些色彩会使老人感到安静祥和。 随着年龄的增高,眼球的晶状体会产生变化,从黄色变为近于褐色的色素。在日本,这种情况从50岁开始,60岁时60%的人视觉产生黄变化,70岁时达到84%。在设计中,避免使用容易混淆的颜色。 老年人的视觉经常出现如下情况:老花眼、眼睛混浊需要光线、视觉变黄,因此设计时必须注意老年人看到的色彩与年轻人不一样,应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提高可识别性,适应老年人视觉能力下降的特点。在空间、材质变化等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应通过装修材料或色彩等的变化来达到容易识别。使老年人从心理上、生理上感到温馨。 此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不详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