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艺术----徽州民居 

2015-01-22 10:50 发布

1248 0 0
徽派古建筑以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融美观用于一体,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在徽派建筑艺术的风格特色中,尤以其外观布局鲜明独特的美学意识引人注目,让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0.jpg
徽州位于安徽南陲,地处黄山白岳之间,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0.jpg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这天是个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拴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撒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
0.jpg
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还有个小屋檐,这叫"短檐"。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当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连忙跪下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么短小?山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听后连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渐渐地徽州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
0.jpg
徽州的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黟县关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个兄弟的20幢民居屋舍相贯、院庭联幢而成。徽派民居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