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奇趣建筑:为了 “活” 下来,它们也是蛮拼的! 

2015-01-22 10:22 发布

876 0 1



地标式建筑如帝国大厦和悉尼歌剧院,以其历史和文化意义而闻名。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奇特建筑,它们“出生平凡”,但各具特色。形状奇特的螺旋森林、“垃圾”堆砌成的山脊小屋、具有时代特征的胶囊塔等,这些建筑在时间、自然和命运中存活了下来。 蕴藏在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也颇有趣味,建筑者中有邮递员,也有以捡垃圾为生的人。《外滩画报》带你走近这些奇特有趣的建筑和它们的故事。


编译:张琛赟

螺旋森林(Waldspirale)
德国达姆施塔特
   0.jpg
百水(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是一个著名的奥地利艺术家,他蔑视一切事物都是对称的。他穿不同颜色的袜子,并认为直线是“魔鬼的工具”。百水对匀称的态度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这些作品往往因其形状和颜色的混乱而闻名。
20世纪70年代,百水开始对他以前批判的建筑产生了兴趣。他谴责建筑机构不允许业余爱好者在此领域时间,于是百水开始用自己的财富开始了非专业的建筑运动。他把一些建筑设计成他的艺术作品的“巨大版”,其中一个就是螺旋森林,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居民楼。
0.jpg
  
百水把螺旋森林设计成一个旋转的斜坡,其中包含12层楼和105个房间,房顶被树木和草丛覆盖,一直延伸至斜坡下。楼房的每一面都是独特设计的,在这里找到同样形状、颜色、和设计的房间或者窗户,都是不可能的。
森记大厦(Sam Kee Building)
加拿大温哥华
    0.jpg
  
森记大厦坐落在温哥华的西彭德街8号,由森记公司在1913年修建,森记公司是对中国城贡献最大的公司之一。森记大厦的宽度只有1.5米,吉尼斯世界纪录册上,它是世界上最窄的商业建筑。虽然尺寸较为尴尬,但在森记大厦的运行历史中,已成功安置了好几家企业。
温哥华市没收了森记公司的老板陈才的大多数房屋,仅留下2米宽的土地。很多人都觉得这块地没法用,但陈华找了一个设计师建造了森记大厦。森记大厦有两层楼和一个地下室,为了扩张一下地盘,二层采用了“凸窗”造型,地下室也扩宽了。一层用来卖东西,二层则用来居住,据说之前这里还是公共浴室。
疯狂城堡(Le Palais Ideal)
法国Hauterives村
   0.jpg
  
疯狂城堡位于法国的Hauterives村。乍看之下,你会认为这些富有创意的尖塔是建筑师或者雕塑家的作品。但事实是,它是有一个普通的邮递员FerdinandCheval建成的。Cheval在1836年出生,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贫穷的境况里,在从事邮递员之前,他是一位糕点师。1879年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
Cheval在送信的时候,被一颗石头绊倒了。他捡起石头,被石头奇异的形状所吸引,然后他建造了这座充满想象力的城堡。他没有任何建筑知识,只是单纯地想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接下来的34年间,Cheval不顾邻居的嘲笑,收集并运输了一吨吨的石头来建立城堡。
城堡有25米长,7.9至9.8米高。修成时Cheval已经75岁了,他希望可以被埋葬在城堡里,但这个请求被拒绝了。目前,疯狂城堡每年吸引10万名游客前来这个偏远的小镇观看。
  
尼特维特山脊小屋(NittWitt Ridge)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
   0.jpg
尼特维特山脊小屋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威尔士,阿瑟·哈罗德·比尔修建。比尔生于1892年,成年后当过厨师、服务员和矿工。1928年,他搬到了威尔士,并在那里当了30年的垃圾收集工。当地人说,因为比尔花了大量时间收集废弃的管道,这个习惯甚至让他丢掉了工作。
比尔的建设计划持续了50年,从他花了100美元买的一小块地开始。比尔用石头和水泥打造地基,然后用木棚做成余下的建筑结构。他用他见到的垃圾来装饰山脊小屋的内部和外部,用轮胎堆当做房屋的栋梁柱,把厕所座位改造成相框,甚至还有可以当做水管的扶手。
山脊小屋在1981年获得了“加利福利亚历史古迹”之称。比尔1992年过世之后,山脊小屋被遗忘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一对情侣买下它并开始修复这个建筑。
大不列颠最小的房子
英国威尔士
   0.jpg
  
大不列颠最小的房子坐落在北威尔士的康威码头。这个房子只有1.8米宽,3.1米高。然而,从16世纪开始就有人居住在这里。一个1.9米高名叫罗伯特·琼斯的渔夫是这里最后的居住者,他在1900年搬了出去。现在用于参观,成人只需要支付0.75磅。
在中世纪,靠着镇墙成排地建房子很正常。两排房子相对而建,通常不会连接在一起,所以中间的空隙会用来修建新房子,以减少花销。虽然小,大不列颠最小的房子其实很实用,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个煤库和一个壁炉。
门塔大厦(Gate Tower Building)
日本大阪
  
0.jpg
  
因为政府不断利用公共区域,难以避免会和土地拥有者发生冲突。大多数时候,两方中有一方会取得胜利,但在大阪的门塔大厦,折中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在这栋16层的大楼建成之前,政府已经把这块地规划成高速公路了。但19世纪中期买下这里的土地拥有者拒绝弃用土地。他们的反对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他们可以盖楼,但是高速公路要从中间穿过。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并没有影响大楼里的办公,唯一需要做的是安置防噪音的墙壁,以及电梯需要跳过高速公路会经过的四层。
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
日本东京
   0.jpg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一个叫做“新陈代谢(Metabolism)”的建筑运动开始兴起,旨在重新塑造城市形象。运动的名字取自生物学,是表达城市生长、再生产和呼应环境的理念,就像有机体。
最能体现新城代谢的建筑是位于东京新桥的中银胶囊塔,建于1972年,由140个混凝土胶囊塞进两个连接着塔楼组成。每个胶囊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一边是器具,包括冰箱、火炉和碗柜;另一边是圆形大玻璃窗,下面是床铺。这栋楼是为城市里的单身汉修建的。
   0.jpg
撇去看似酷炫的理念背后,中银胶囊塔根本就不适用。建筑的灵活度不过是纸上谈兵,替换或者添加胶囊都非常昂贵。除此之外,很多人认为在胶囊里生活很糟糕,因为空间小,如果超过1个人居住就会很拥挤。巨大的窗户使室内情况暴露无遗。以上的这些原因,加上新城代谢影响力的下降,这栋建筑现在已荒废。
尼克桥(Glienicke Bridge)
德国柏林与波茨坦交界处
   0.jpg
  
柏林墙是冷战时期留下的最著名的标志之一,然后柏林墙西南27千米之外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历史意义显著的建筑物:尼克桥。这座横跨了德国东北部的哈弗尔河,连接了柏林西部和波茨坦东部。
自从1907年尼克桥建成之后,就在德国的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冷战期间,德国被分为两个部分,西德被美国控制,东德则是俄国控制。尼克桥连接了两边,所以也是交换间谍的绝佳场所,于是尼克桥有了另一个名字:“间谍桥”。
最有名的交换发生在1962年,美国U-2飞行员被苏联击落,用以换取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上校。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交换在1985年,4名东欧的间谍和在东德和波兰的25家美国中介进行交换。

最小的“摩天大楼”(Newby-McMahon)
美国德克萨斯州
   0.jpg
当游客前往德克萨斯州的威奇托福尔斯时,通常会路过纽比麦克马洪(Newby-McMahon)大楼,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摩天大楼’”。这栋建筑有12米,共有4层,每层只有11平方米。而楼梯只占据内部空间的25%,几乎不能居住。
故事是这样的,这栋楼是在1919年石油热的时候修建的。当时发现了附近城市的油田,成千上万的威奇托市民为了赚钱,卖掉了自己的采矿权。追求财富的人蜂拥而至,在街角搭起帐篷住在里面。直到J.D.McMahon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著名的圣詹姆士酒店旁边搭建一栋高楼,供他们居住。McMahon立刻筹集到了20万美金的资金。
但在蓝图中并没有提及房子大小是用英寸而非英尺来计算。楼房建成后,投资人发现这比他们预想中要小太多。起诉不成立因为房子是准确地按蓝图修建的,石油公司没有办法,住在这栋小楼里直到石油热结束。到1929年大萧条时期,这栋楼彻底地被弃用了。
树根桥(The living bridges)
印度乞拉朋齐
   0.jpg
  
印度的乞拉朋齐镇是地球上最潮湿的地方之一,每年的降水量超过1143厘米,这个区域都是水流湍急的溪河。多年来,对当地居民构成了威胁,迫使他们搬到周边。因为气候极端,建造传统的桥梁几乎是不可行的。但乞拉朋齐的War-Khasis部落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让桥生长而不是建造。
  
0.jpg
  
这个部落发现橡皮树(生长在印度和周边国家)可以在树干上长出次要树根,这些次要树根能够轻易地沿河岸或架在大石头上生长。War-Khasis很快就发现可以用这些树来跨河。但创造一个有生命的桥梁,必须要有树根引导系统,这就需要对植物树干进行一些调整。
桥生长了几年才变得足够稳定,可以使用。最特别的树根桥是Umshiang的双层树根桥。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