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世界建筑》的读者朋友, 《世界建筑》在传统上是把国外建筑师作品介绍到中国,或说是“输入”;本期《世界建筑》关注的是一个相反方向的问题,即“输出”——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建筑设计市场方面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一个“输入”国。也许源于发达国家建筑设计的理念,也许源于兴建者对外国事物的热忱,也许源于壮大的中产阶级永不停息的对时尚与新奇的追求,我国大中城市重要建筑的设计权超乎正常比例地被外国建筑师获得。我们几乎认为中国建筑师在境内市场上战稳脚跟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去境外实践了。 然而事实上,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不久起,一直未曾间断过,只不过这种实践始终没有成为众所周知的主流。本期专辑通过所收录的有限的建筑作品,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这种实践的线索。 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中国拥有的境外资产项目,从使馆、文化中心、企业资产到学术机构,投资者、建设者、所有者和使用者全部为中方的不同群体。此类项目自建国初期起就一直存在,多由国有大型设计院通过委托(或近来的竞赛)获得设计权。第二种,是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建设项目,投资者、建设者为中方,所有者、使用者为外方。这类项目自20世纪中后期起一直存在,多由国有大型设计院通过委托或竞赛的方式获得设计权。第三种,是中国的工程承包商输出项目,投资者为外方,建设者为中方,所有者、使用者为外方。这类项目的出现源于近期中国大规模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所锤炼的中国承包商竞争力,多由国有大型设计院通过委托或竞赛的方式获得设计权。第四种,是不具备前三种特征的其他境外项目,投资者、建设者、所有者和使用者全部为外方。此类项目是伴随着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竞争力的增强而出现的,多由中国建筑师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获得设计权。 不难看出,上述的第一、二种类型记录着中国建筑师对国家外交与国际关系的贡献,而第三、四种(特别是第四种)则是中国建筑师通过设计实力或工程技术实力积极自主地参与国际竞争的印证。 我们当然乐于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能够成为中国建筑师实践活动的主流组成部分。□ 张利 《世界建筑》主编(201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特别报道 12 王寒妮 传播与介入:建筑媒体的当代角色——“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第9期评述 简讯 14 篇首语 18 建在别处: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19 范路,孙凌波 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 程泰宁 / 崔愷 / 庄惟敏,张翼 / 邵韦平 /单军,刘玉龙 / 朱锫 / 马岩松 34 李振宇,唐可清 从彰显到融入:中国驻外外交建筑的设计转变 38 孙宗列 从中国中元的境外设计看国内建筑师的国际实践 42 陈登鳌/建工部建筑设计院 几内亚大会堂,科纳克里,几内亚 46 戴念慈/建工部建筑设计院 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科伦坡,斯里兰卡 52 魏敦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开罗,埃及 57 刘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突尼斯青年之家,突尼斯市,突尼斯 60 程泰宁/筑境设计 加纳国家大剧院,阿克拉,加纳 66 柴裴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孟加拉邦戈都国际会议中心,达卡,孟加拉 70 张永和/非常建筑 三湖出版社,坡州,韩国 75 俞孔坚/土人设计,比尔·泰勒/CRJA事务所 新中国城公园,波士顿,美国 78 李瑶/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现代表演艺术中心,西班牙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8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南极考察“十五”能力建设中山站工程 88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及领事馆,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南非 94 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非盟会议中心,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 99 丁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老挝国际会议中心,万象,老挝 102 崔彤/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中心,曼谷,泰国 106 马岩松,早野洋介,党群/MAD事务所 梦露大厦,密西沙加,加拿大 112 单军,刘玉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商务部驻印尼商务馆舍,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118 邵韦平,刘宇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堪培拉,澳大利亚 改进建筑60秒 124 陆金雄,周恺 读书 125 本期作者 126 工程实录 129 程伟,查金荣,李甫宁 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大厦设计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