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直守着那份信念 不放弃——梁思成与林徽因保护古建筑 

2015-01-20 13:54 发布

4330 0 0


一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有保护宗教建筑的呼声,要保护文化建筑,1907年在海牙召开的国际和平大会,首次制定在战争期间保护文化财产的条约,在被保护的建筑上做标记,但是紧随而来的两次世界大战表明,必须制定一个国际法来制止破坏人类的文化遗产。

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武器越来越厉害,对于建筑物的摧毁,也是前所未有的严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样的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绝对是石头和木棍。终于,在1954年,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海牙公约》国际法出台,到了1977年,更进一步的完善了法律条文。

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是京都和奈良,它们历史悠久,最初的设计都是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古都城,如今,这里拥有众多国宝级古建筑,被视为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多年来,日本人大都以为,京都和奈良得以幸存,是因为受到天皇的庇佑,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朝日新闻》上看到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一文才知道了真相。

1944年,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军合力对日本反击,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国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而梁思成在这张地图上还特别标注了敌国日本的两个古都,当时美军已经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地毯式轰炸,先后119座城市化为废墟,但是京都和奈良的天空却异常平静。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文物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梁夫人林徽因。

1950年代,林徽因仍四处奔波,不同的是,抢救的是自己祖国的文物建筑。硝烟落定,有一类建筑试图为失去的英灵招魂,把悲伤转化为荣耀,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而他的侄女林璎则在美国设计了越战纪念碑,重新诠释了对战争和死亡的态度。1981年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方案在142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击败了多位身价不菲的建筑大师,而当时,她只有21岁,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四年级的学生。评委会点评说,它融入大地而不刺穿天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V字形的墙面是黑色花岗岩,岩石沿着地形逐渐埋入大地,林璎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的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解放初,北京明清古城墙被大量拆毁,热爱古建筑的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抚着被拆毁的明清古城墙失声痛哭,素以优雅著称的林徽因一时激愤,居然曾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历史专家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2004年6月10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的“林徽因百年诞辰纪念会”上,与林徽因长相极其相似的女儿梁再冰对母亲的一生如此评价道:“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献身精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