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0日下午,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蒋培铭工作室设计总监蒋培铭《城市,你好!》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建筑工业出版社举行。建筑界、学界以及传媒业界的多位嘉宾参加了座谈会。本文是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费麟的发言。这是老一辈建筑师站在历史高度来看今天中国的建筑创作。 建筑师的涉猎面一定要广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觉得涉猎面一定要广,不能只管自己这一摊。吴良镛院士提出了“广义建筑学”。2000多年前《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指出:“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美国城市规划师沙里宁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环境中——就像将椅子置于一个房间中;将房间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 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的规划中。”所以,建筑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国的现代建筑太滞后了 从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大环境看,我感到最遗憾的是,中国现代建筑太滞后了。 ![]() ![]() ![]() 1953年,我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那时杨延宝设计的和平宾馆刚刚落成。在老北京王府井闹市中,他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了一座现代建筑。高层宾馆主楼平面为一字型,与西边单层的餐厅、厨房组成L形建筑,围合成一个面朝东南向的广场绿地。 主楼底层设有过街门洞,联系南北院子。院内原有的各种古树,都一应保留,与新建的屋舍组成一组组别致的景观。在主楼入口边,就保留了一棵有五层楼高的古树。它伸出的枝叶覆盖于门廊之上,大有张臂迎客之貌。在厨房的内庭中也保留了一棵古树。这种精巧的布局,真可谓“巧夺天工”。 但好景不长,到了1957年,和平宾馆遭到批判,说它是结构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建筑。在清华建筑系中我们同学最喜欢听周卜颐、张守仪、程应铨老师和北京设计院兼课老师华揽洪建筑师讲现代建筑的课,因为他们都有国外工作经验,讲课风趣,深入浅出。后来不幸都打成右派了。 在四年级做建筑课程设计时,我的同班同学姚伏生设计一个露天电影院。他非常欣赏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和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于是,用3H铅笔画了露天电影院的平、立面图,线条钢劲,横竖构图,对比强烈,是个很好的设计方案,结果遭到全系批判,说是结构主义,向往西方现代建筑。 辅导老师王炜钰先生原定给他5分,被批判以后,她违心地含泪给他改成3分。当年在“反右”的政治环境下,尽管我们很欣赏现代建筑,但谈虎色变,至此不敢再去谈论现代建筑了。 易中天老师说过:“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他的一席话,发人深思。 “城市建设大跃进”不能忘了工程质量 1958年初,国家开始筹建国庆工程。其中有“中国科技馆”,是经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批准的。我们59届同学很幸运参加了部分设计和工地配合工作。“中国科技馆”都盖了一层了,突然中途停工。政府说没钱,不盖了。因为受资金短缺的影响,要给人大会堂等重大工程让路。所以中国科技馆没能进入1959年国庆十大建筑的名单。 当时,建人民大会堂时提出要求,“一年设计、一年施工、一年建成”。周总理是懂科学技术的,在法国留过学,他觉得有不少困难,但必须执行中央的意见。周总理讲了一句话,要“一年建成,三年维修。”我觉得很有道理,由于政治需要,建设可以快,但别忘了,要三年维修! 我们现在要“城市建设大跃进”、“高铁大跃进”等,希望更快地赶上外国,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快了以后,必须注意工程质量问题,措施要跟上。 何谓建筑的“跨界” 最近我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年轻的建筑师总说自己“跨界”了,怎么个“跨”法?建筑师参与了城市规划、景观、室内设计了,这叫跨界吗?我认为,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些都不是跨界。 我们在座的各位大部分是建筑师,没有规划师,但今天谈的是规划问题,为什么呢?建筑设计必须涉及城市规划。 首先,民用建筑也好,工业建筑也好,首先碰到是选址问题,建筑师必须参与。比如北京市第二国际机场、奥运会场馆的选址前期工作,建筑师的参与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国外城市规划一般有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地区规划)。中国的城市规划分四级: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 最近正式文件已经明确,修建性详规归在建筑设计阶段。我觉得很对,一到修建性详规必须涉及到建筑场地设计(包括现状图、总平面图、竖向图、交通图、绿化图和管网图——俗称“六图一书”)和单体建筑设计。所以,在我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中,首先把“前期策划”和“场地设计”两大科目放进去。为什么啊?建筑师必须关心城市规划!这不是“跨界”。 最后,开发商做了很多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建筑跟城市规划所有问题都有交叉,建筑师能不管城市吗?再加上工业园、科技园等各种园区,没有建筑师参加,光规划还是不行的。拿住区来讲,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不管大小,要有规划师,也必须有建筑师参加,最后的规划要落实在在建筑师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图纸上。 疯狂的建筑 谈到建筑与城市,就要谈城市风貌。城市建设中个别现代建筑做得疯狂一些是可以的,不疯狂,你怎么创新呢?但是你要节制,要有个度,很多刚性条件会给你制约,这一点,我们有时候不太注意。 当前谈建筑、城市风貌,离不开当前国际设计领域的环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一篇博士论文涉及到法国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关于复杂性思想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当代建筑设计有很大影响。 论文引用了亚历山大·楚尼斯的话:“近来在国际设计领域广为流传着崇尚杂乱无章的非形式主义和推崇权力至上的形式主义两种倾向”。扎哈·哈迪德、盖里等外国前卫建筑师就属于这个非形式主义,就是打破了传统的笛卡尔系统,给人耳目一新。 讲倾向不等于就是主流,对于这些倾向,你还必须容忍,但是可以评论与批判。建筑创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前中国正值“城镇化”大跃进,在建筑百花园中良莠不齐也是必然的。这反映了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有“失控”现象。 不久前,听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有的刊物、报纸编辑部就约稿,我说现在不能写。因为读马列要读原著,习近平主席这句话从哪来的,在什么场合上,对什么人讲的,我都不清楚。 后来,编辑部人员将背景告诉我,大意是:“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要下决心进行治理。”我开始理解了,习近平主席一针见血讲得很全面、很中肯、切中时弊,表示要下决心标本兼治。但决不能用一句话就能简单概括。 最近,北京政府雷厉风行,认真贯彻这个重要指示,将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 前几天我碰到一位设计院的总建筑师,他很苦恼,说已经做的施工图设计,要重新组织审查,审查完了还要院内、院外的专家签字,要保证“这不是奇奇怪怪的建筑!”他无奈地说,不签不行,因为这是本院的工程项目,你不签字,出不了图,项目开不了工。 匠人建筑十梦 中国建设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面临了:新纪元,新挑战,呼喊新建筑。以史为鉴,值得反思。我是带着镣铐跳舞的建筑师,是政府领导和开发商的绘图匠,是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名匠人。我有个“匠人建筑十梦”,也算是谏言: 建筑梦之一:城镇化不能消灭农村。 对“城镇化”这个提法不管怎么理解,但不能消灭农村。农村能城镇化吗?广义的“农村”地区涉及到在山地、林区、平原、江河、湖海环境中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定居点。你怎么消灭农村啊?安徽西递村、福建土楼你能消灭吗? 建筑梦之二:中国建筑业应走“工程咨询设计”的道路。我国已是WTO、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成员国,理所当然走国际通行的“工程咨询设计”(engineering consulting)的道路。建筑师从事的工程设计服务应该向两头延伸,包括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策划、方案设计的前期阶段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中期阶段以及施工现场服务、加工订货、调试、验收的后期阶段。 建筑梦之三:“人劳环境”是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 老百姓要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安居。人居要有人居环境,人劳 要有“人劳环境”。除了工厂、矿山外,从事IT业的科研楼、实验室、办公楼、商业、服务业等都要有人劳环境。建筑师如何在工业、民用、军用、航空航天的工程设计中,运用“人类工程学”(Ergonomics)理论来创建现代建筑的人劳环境,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机械,人与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新课题。 建筑梦之四:保证建筑师责、权、利的统一。 最近,住建部下了一个文,《“建筑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筑师的责、权、利不统一,建筑师怎能承诺质量终身责任制?国外的建筑师理所当然要监理(supervision)施工质量,在施工质量验收单上不签字,业主无法对施工单位付款。按国际惯例,应该取消注册建筑师和设计单位挂钩的制度。 建筑梦之五: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制度要改革。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21年,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要修改考试大纲和细目,要缩短考试时间,改进答题方式,改进考试方法,减少考生负担…… 建筑梦之六:现行的施工图审查制度要改革。ISSO-9000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原则是:重在全过程的设计质量控制,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质量把关。施工图设计的质量问题当然由设计人负责。政府不必要越俎代庖、违反“行政许可法”根据“强制性条文”去审查施工图设计。所有的国家规范中都有“必须”和“应该”的条文,都是“强制性条文”,何必画蛇添足再编制一套“强制性条文”?49年前上海市政府的工务局和49年后的营造处,就重点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有违反安全、卫生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建筑梦之七:《招标投标法》要适合建筑方案设计竞赛。 现行的招投标法涉及标段划分、工期确定和标底等内容,并不适合建筑方案设计竞赛的特点。要避免用廉价的招投标方式窃取优秀的设计方案创意成果。 建筑梦之八:加强建筑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希望有关协会、学会、学校以及建筑博物馆能把全民的建筑科普教育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建筑梦之九:全面抢救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化大跃进不可避免会出现“大拆大建”的顽症,当前抢救建筑文化遗产已迫在眉前。 建筑梦之十:现代建筑需要多元化现代建筑教育。 国际上早期的建筑学院有两派,一派是法国布萨(Beaux-Art)的学院派和德国包豪斯(Bauhaus)的现代派。我国的建筑教育不能走独木桥,只限一种模式、一种风格、一种教学法,而应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形式。除了高等教育外,要重视建筑技校、专科学校、职工业余学校的建筑教育,并允许有民办的建筑学校。 我提了这十个建筑问题,可能也是多管闲事,今天就汇报这些吧。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
-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