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2
-
yucn3tni 2013-10-2 22:18:44
4.秦汉魏晋时期风水理论的形成阶段
《周易》学说中“八卦时空、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学术理论,是风水文化超强生命力的源泉。风水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先贤们认识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智慧结晶。秦汉魏晋时期,随着朱仙桃、青乌子、管辂、郭璞等一大批风水学家的出现,《搜山记》、《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地理指蒙》、《葬经》、《葬书锦囊经》等大量风水专著陆续成书,为这个时期的风水理论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其中,被后人称为风水鼻祖的晋代郭璞,以《葬书》中的系统理论,为风水学科建立起明确的思想体系,成为我国风水理论发展史的里程碑。
风水应用与华夏人类的进化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各种学术兴起,传统哲学思想十分活跃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先贤们借鉴了祖先在风水应用方面的经验积累,以“仰观天文”的辨证思维模式和“俯察地理”唯物行为方式,对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客观状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春秋和战国的前、中期、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空前繁荣的阶段。在这期间,各种学术专著大量问世。进而呈现出百家争鸣、史无前例的文明景象。在众多的著作中,《周易》系统理论中的“阴阳、地理”学说,推动了“相宅、相地术”的发展,为风水文化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先贤们的融会贯通和“阴阳地理”理论的运用,古人对地球的磁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司南),就是战国末期的文明产物。指南针的发明和“阴阳地理”学说,为风水应用确定方位和风水理论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雏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