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2
-
j5ndv6th 2013-10-2 22:18:40
公元6500年前,长江、黄河流域的人类首先进入了原始农业时期。从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了耕作定居的聚落生活,风水学说的有意识运用也随之开始。如1987—1988年发掘的河南西水坡墓葬,陕西半坡、姜寨的聚落风水运用等,都展示了当时人类对环境风水的认识程度。
风水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华夏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从观察、认识、研究、进而学会了选择、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是风水理论的形成过程。所以,风水学说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紧密相连的文化。风水文化发展到当代,已经形成了一门集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空气动力学、 乃至军事地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文化,这种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但有利于风水学的阳光化,更有利于人类社会。
-
2u4p7dx 2013-10-2 22:18:40
二、风水的早期运用
从110万年前蓝田的原始人类狩猎采集时代,到公元6千多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的墓葬发掘,是一个即遥远又漫长的岁月。在这个期间的人类,风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原始人类穴居的地理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与风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70多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从1918年开始考古试掘,至70年代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研究,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为风水学说在上古时期无意识的运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周口店猿人遗址的自然环境是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五个方位被山环抱的地带。南方和东南方的平原伸展、地势开阔,大石、拒马等河流在山下蓄集了充足的水源。可以说,这是远古人类最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对这种自然环境的利用,可归纳为四大好处:
-
qzitpn4 2013-10-2 22:18:42
三、概论风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风水理论的形成,远远晚于风水早期运用。我国原始人类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在对风水学科完全处在非理性认识的前提下,无意识地进行了运用。这种运用行为,既是远祖们的生存本能,也是人类向文明过渡的一种表现。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漫长岁月,先贤们借助了人类祖先对风水客观存在的认识和生存经验,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大自然运动规律的理性观测,根据阴阳消长的变化,运用“阴阳五行”之理和“四时八方”的时空观念,以聪慧的哲学思维方式,把风和水归纳为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进而逐步完善了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风水模式和理论基础。由此可知,风水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它几乎经历了人类进化和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约可归为八个阶段:
风水,就是在地球的运动规律中,所产生的种种自然现象。比如地球的公转,以五个十二年组成了六十甲子的周期轮回。在每一个回归年中,又分出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地球的自转,则以阴阳的形式产生了昼夜之分等等。这些,无论是远古人类,还是现代人类,都改变不了这种自然规律。
既然,人类改变不了运动规律,改变不了自然现象。那么,就必须去面对它,想办法利用它。经1964年考古发掘发现,110万年前蓝田远古人类的遗址,就能反映出当时远古人类,在选择利用地理环境方面的早期智慧。
其实,不光人类懂得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就连动物也懂得自然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很多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栖息的现象中就能体现出来。这些都是远古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生存本能,也正是这种本能,才孕育了华夏人类风水学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