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风水文化与华夏文明 

2013-10-02 22:18 发布

  提起风水,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毕竟它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家居装修到身心健康,各种各样的风水学说层出不穷。那么风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和华夏文明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2

  • jkqj01wr
    jkqj01wr 2013-10-2 22:18:40
      一、什么是风水?
      风水,就是在地球的运动规律中,所产生的种种自然现象。比如地球的公转,以五个十二年组成了六十甲子的周期轮回。在每一个回归年中,又分出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地球的自转,则以阴阳的形式产生了昼夜之分等等。这些,无论是远古人类,还是现代人类,都改变不了这种自然规律。
      既然,人类改变不了运动规律,改变不了自然现象。那么,就必须去面对它,想办法利用它。经1964年考古发掘发现,110万年前蓝田远古人类的遗址,就能反映出当时远古人类,在选择利用地理环境方面的早期智慧。
      其实,不光人类懂得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就连动物也懂得自然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很多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栖息的现象中就能体现出来。这些都是远古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生存本能,也正是这种本能,才孕育了华夏人类风水学说的形成。


  • j5ndv6th
    j5ndv6th 2013-10-2 22:18:40
      公元6500年前,长江、黄河流域的人类首先进入了原始农业时期。从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了耕作定居的聚落生活,风水学说的有意识运用也随之开始。如1987—1988年发掘的河南西水坡墓葬,陕西半坡、姜寨的聚落风水运用等,都展示了当时人类对环境风水的认识程度。
      风水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华夏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从观察、认识、研究、进而学会了选择、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是风水理论的形成过程。所以,风水学说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紧密相连的文化。风水文化发展到当代,已经形成了一门集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空气动力学、 乃至军事地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文化,这种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但有利于风水学的阳光化,更有利于人类社会。


  • 2u4p7dx
    2u4p7dx 2013-10-2 22:18:40
      二、风水的早期运用
      从110万年前蓝田的原始人类狩猎采集时代,到公元6千多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的墓葬发掘,是一个即遥远又漫长的岁月。在这个期间的人类,风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原始人类穴居的地理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与风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70多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从1918年开始考古试掘,至70年代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研究,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为风水学说在上古时期无意识的运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周口店猿人遗址的自然环境是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五个方位被山环抱的地带。南方和东南方的平原伸展、地势开阔,大石、拒马等河流在山下蓄集了充足的水源。可以说,这是远古人类最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对这种自然环境的利用,可归纳为四大好处:


  • b9l46uu
    b9l46uu 2013-10-2 22:18:41
      1.利用地理环境御寒
      北京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的西风,西北风、北风,在这种地理环境中,会被削弱和受到限制。

      2.利用地理环境取暖
      北京地区的冬季寒冷干燥。以周口店猿人遗址为中心,东南方最为开阔。我们都知道,北方冬季阳光日照时间在东南,正南方位停留的最长,这种东南朝向的环境,正是接受冬季阳光日照最长的地理位置。


  • diodt8j
    diodt8j 2013-10-2 22:18:42
      当原始人类的狩猎穴居生活过渡到新石器时期。运用风水的色彩进一步浓厚。从考古发掘的聚落遗址中可以发现,祖先们通过对地理环境的长期观察和体验,初步地认识了供他们生存的自然空间。这一点,在祖先背山近水的居住环境选择上就能得到证实。
      同属新石器时期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古墓,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墓葬者的两侧,有用蚌壳砌成的“青龙”和“白虎”的图案。这一发现,说明了风水学说中的“四灵兽”定位,早在6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较为理性的运用。同时还说明了,在漫长的华夏人类进化过程中,风水学说一直与人类有着密不可解的内在联系。


  • qzitpn4
    qzitpn4 2013-10-2 22:18:42
      三、概论风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风水理论的形成,远远晚于风水早期运用。我国原始人类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在对风水学科完全处在非理性认识的前提下,无意识地进行了运用。这种运用行为,既是远祖们的生存本能,也是人类向文明过渡的一种表现。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漫长岁月,先贤们借助了人类祖先对风水客观存在的认识和生存经验,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大自然运动规律的理性观测,根据阴阳消长的变化,运用“阴阳五行”之理和“四时八方”的时空观念,以聪慧的哲学思维方式,把风和水归纳为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进而逐步完善了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风水模式和理论基础。由此可知,风水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它几乎经历了人类进化和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约可归为八个阶段:


  • vuog75b
    vuog75b 2013-10-2 22:18:42
      1.原始人类的穴居风水阶段
      从11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远古人类,到7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他们都以最简单的洞穴,作为栖息繁衍的住所,虽然蓝田人和北京猿人的生存年代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洞穴,多数选择在向阳或避风的场所建造。这样的地理环境,有保温防潮等优点,是那个时期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也是原始人类对居住风水文化早期的无意识运用。


  • kw77qmqq
    kw77qmqq 2013-10-2 22:18:43
      2.新石器时期聚落风水的运用阶段
      大约6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的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时期,定居、耕作的生活随之开始。
      1954年,经考古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可以证实,那时的人们在居住环境的选择上,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风水应用。半坡遗址的发掘,不但展示了当时生活在聚落里的人们避风近水、向阳而居的风水意识。还展示了半坡先民以沟壑为屏障的军事防御意识。这个早期的风水与军事地理学相结合的典范,说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有了风水意识,并已经开始了广泛了应用。从大量的考古发掘中,对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 6zbj6s2f
    6zbj6s2f 2013-10-2 22:18:4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原始的防御意识,发展成古代大型聚落军事防御系统的三大基本特点:

      (1)借助天然屏障建造聚落,并在远离聚落的高海拔物体上设置预警装置(烽火台、瞭望哨等)。

      (2)以高耸坚实的人工城墙做为防御基础,借此达到克制来犯之敌的目的。

      (3)在聚落四周环绕人工护城河,为来犯之敌设置难以跨越的人工屏障,以达到聚落安全防护的目的。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