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是北京郊区最大的庙宇之一,占地6.8公顷。它坐落于北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寺山腰。这里群山逶迤,风光明秀,有九龙戏珠、锦屏雪浪、雄峰捧日、层峦架月、千峰拱翠、万壑堆云、飞泉夜雨、殿阁南熏、平原红叶、玉亭流杯等景观,人称“潭柘十景”。寺院坐倚身后的宝珠峰,西有莲花、架月、象王峰;北有及云、璎珞峰;东有回龙、虎距、捧日、紫翠峰;南面一片平畴沃野,九峰环抱,天成胜地。故俗语称潭柘寺曰:“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 据《潭柘山岫云寺志》载,远在一千年前的西晋(265—317),山上已建有嘉福寺,传说唐代华严和尚曾在寺传法,武则天时扩建改名为龙泉寺。五代后唐时期,从实禅师率徒在寺内讲经,声传四方,烟火鼎盛。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9)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又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再行扩建,更名岫云寺。名称虽更迭频繁,但寺址却保留在原处。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便习惯称这座千年古刹为潭柘寺。 ![]() ![]() |
全部评论10
寺院前方的塔院中还有辽、金、元、明、清的僧塔共72座,玲珑多姿,集各代塔之大观。有金天眷时(1138—1140)的“佛日圆明海云禅师塔”、金大定十五年(1175)的“广慧通理禅师之塔”、金大定十九年的“故奈的长老塔”和忽必烈女儿的“妙严大师之灵塔”及各种藏式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