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话春秋 清初北京八大铁帽子王府(组图) 

2013-10-02 10:59 发布

1107 7 0
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最大的就要数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老北京就有“礼王的房,豫王的墙”之谚,可见礼王府的房之多。

  历史背景

  清在北京建都后,
沿用明朝的紫禁城,并开始了诸王的分封和王府的修建。清朝与明朝不同,明朝对诸王是分封在全国各地,采取“封而不建”的办法,即“分封而不赠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朝的王不掌握当地的军政权力,在北京城内也没有王府。但到了清朝,连分封诸王于各地的形式也取消了。各位王只有接受爵位,而无“国”可就。王府就建在北京城内,王府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清朝的王爷大多是皇子,诸皇子在未成年之前,都住在紫禁城内,待长大成年后才可移居王府内居住。

  寻踪“铁帽子王”

  清朝封爵有“世降一等”和“世袭罔替”两种办法。“世降一等”就是说儿子的爵位比父亲的爵位要低一等,例如父亲要是亲王,儿子就袭封郡王,孙子则袭封贝勒。而“世袭罔替”是指始王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其后代总有一人袭封始王最初被封的爵位。如果袭爵人犯了罪其爵位仍然可由家族其他人员袭封。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最初是指清初战功显赫的六家亲王和两家郡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而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八位王爷均是大清开国元勋,个个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朝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清雍正后,怡亲王允祥公忠体国、恭亲王奕訢赞襄大政、醇亲王奕譞为光绪帝生父,皆封为“世袭罔替”。至光绪末年,庆亲王奕劻也被封为“铁帽子王”。至此,“铁帽子王”增至十二家。

  在清朝,宗室爵位共十二等,其中只有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的府邸可以称其为王府,贝勒以下只能称为府。北京城内建有四十多座王府,外城没有王府。

  清朝对王府的规制有严格要求,而“铁帽子王”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比其他王府更庄重气派。王府中轴线上的建筑,要严格按照规定建造,正殿是整个王府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正殿为绿琉璃瓦,殿前有石栏杆环绕。这里是王府举行各种庆典的场所。

  铁帽子王府侧院一般都建有精美花园,郑王府花园甚至还建有瀑布,高约丈余,水声琅然。但岁月流失,大多数王府中的花园,已经无存,现在只有恭亲王花园和醇亲王花园(宋庆龄故居)保存完好。

  北京城诸王府之首:礼王府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7

  • 8zhycmq2
    8zhycmq2 2013-10-2 10:59:36
    王府花园之最:郑亲王府




  • lj1vpumq
    lj1vpumq 2013-10-2 10:59:37
     皇城里的王府:睿亲王府

      
    (千龙文化配图)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在东华门大街迤南普度寺一带,
    一在外交部街。睿亲王始王为清初赫赫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崇德元年四月晋封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八月,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他扶立幼主福临即皇帝位,晋升为“摄政王”,1650年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

      南池子睿亲王旧府:后为普度寺


    (千龙文化配图)

      多尔衮时期的摄政王府,位于南池子东侧南宫旧址,南宫在明代时为皇城东苑,明景泰年间,明英宗朱祁镇曾囚禁在此,多尔衮利用了重华宫旧址,摄政王府宏伟壮丽,甚至超过了皇宫。王府地基高于地面几丈有余,加之殿宇宏伟,四周绕以36根檐柱,檐椽为三层(皇帝的太和殿,檐椽也仅为两层)。每日摄政王王府前都是车水马龙。大小官员往来穿梭,这里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

      多尔衮被定罪削爵后,该府邸随废。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皇帝下令将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年(1776年)又重新修葺扩建。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度寺”。

      今普度寺已经修缮一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rl7zzw
    crl7zzw 2013-10-2 10:59:37
    睿亲王新府在外交部街


    (千龙文化配图)

      清初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平定天下,
    有周公之德。身殁未几,被诬削夺,沉冤一百二十余年。乾隆恭阅实录,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因原睿亲王府已经改建为普度寺,位于石大人

      胡同(今外交部街)的淳颖宅邸被称为睿亲王新府。

      睿亲王新府规模十分宏大,有房五百多间。中路建筑如同缩小的紫禁城三大殿,有东西翼楼、银安殿、二道门、神库、安福堂和后下房,西路为王府花园,东路为宗祠,大厨房、磁器库、灯笼库和戏台等,府门外还有马圈和车房。睿亲王爵位共传了十二世,到末代睿王中铨已是民国年间,王爷爵位形同虚设,既没有禄银,又没有禄米。

      睿王新府从1929年起,成为京师私立大同中学,府中建筑屡经拆改,渐失原貌,现为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原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现也已埋入地下,仅存校园南门内两棵大树为原王府遗迹。





  • l6le860h
    l6le860h 2013-10-2 10:59:38
     挖出过金子的王府:豫亲王府


    (千龙文化配图)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
    今天协和医院的位置。

      豫亲王始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传说第四代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一日君臣会棋,打算一比高低。结果是5:5,胜负对等。怎么奖罚呢?乾隆灵机一动,说:“朕也不赏你,也不抠你门钉。这样吧,朕准你府墙加高三尺!”府墙高低也是级别的表示,准加高府墙实际也是赏给荣耀。豫王很高兴地接旨加墙。其实后来豫王才明白,加墙实际上是把自己禁锢得更严实了。府墙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由此北京城就留下了“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的谚语。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有近300年历史的豫王府,不得不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据说拆除豫王府的时候,曾经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应急用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正是用了这些大量的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

      豫亲王府今天除去门口的两个卧狮、老豫亲王府府门外摆设外,已无其他遗迹可寻,但值得一说的是,现存的这对卧狮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





  • pl6forfg
    pl6forfg 2013-10-2 10:59:38
    毁于战乱的王府:肃亲王府


    肃亲王府的十四格格川岛芳子(左)与正珠尔扎布(中)米山莲江(右),
    摄于1933年11月18日(千龙文化配图)

      肃亲王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东侧,肃亲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皇子,从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上来看,当时肃王府还称为“显亲王府”。在王府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府门、银安殿、东西翼楼、神殿、后罩楼等。西面是花园,北面还有家庙。从图上看,王府基本按照《大清会典》的制度修建,并没超标准。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肃亲王世袭封号,从此就一直称呼为”肃王府“。

      当年这么大的一个王府并没有保存到今天,因为肃亲王府环境优美,富丽堂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曾经要求将肃王府作为自己的使馆。但肃王府系铁帽子王府,当时负责谈判的恭亲王不敢轻易许诺,后几经交涉,法国才勉强同意将使馆建造在纯公府,肃王府暂时逃过一劫,但肃王府还是没有逃过八国联军那次浩劫。

      义和团运动后,肃王府被划为日本使馆,今为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成为神学院的肃王新府

      1900年6月24日,肃亲王善耆携家人趁混乱逃离肃王府后,与慈禧皇太后逃往西安,1901年随慈禧皇太后回到北京,但因为老府已经毁于战火,不得不在东城北新桥南船板胡同内,重新建造新王府,新王府虽有二百多间,但已不是按照王府规制建造。王府建造有寝室、书房和花园,在花园的最北侧还建有一座二层小楼,楼内装修完全按照法式风格布置,楼内建有发电机,屋内摆放有西洋订做的钢琴、洋床,连吊灯都是完全从欧洲进口的。

      民国后,肃亲王善耆离开北京前往抚顺居住,1922年病死在抚顺,终年57岁。北新桥南船板胡同内的新睿王府,也于1947年被善耆十九子宪容和善耆长子宪章,一起出面卖给了法国天主教作为神学院使用。1949年被政府没收,现原王府部分为北京袜厂使用,东部为居民住宅。





  • qzitpn4
    qzitpn4 2013-10-2 10:59:38
    中间易主的王府:庄亲王府




    (千龙文化配图)

      根据《乾隆京城全图》上描绘的王府规模看,
    庄亲王府中轴线和其他王府一样,东路偏北为庄亲王家族祠堂,西路为花园。因为始王是皇帝的哥哥,又是战功赫赫,庄亲王府的建造规模在同一时期的王府中算大的。

      庄亲王府虽然位于太平仓胡同,但庄亲王家族却并不太平。庄亲王府分大府与小府,大府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后遗址荡然无存,遗址上后改建了平安里。小府位于毛家湾附近,民国年间小府几次易主,最早是中孚银行,后为辅仁女中,解放后为领导住宅,今为中央机关及部队驻地。






  • e5k7b76d
    e5k7b76d 2013-10-2 10:59:39
    与曹雪芹有关的王府:克勤郡王




    (千龙文化配图)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

      平郡王府(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给岳托后人的三处府邸之一,
    规模是最大的。东与平郡王罗科铎第三子诺尼的贝勒府相邻。克勤郡王的后代,习惯把西边的平郡王府称为“西府”,把东边诺尼的贝勒府称为“东府”。曹雪芹和平郡王福彭(入关后的第一位克勤郡王庆恒养父)是亲戚关系,曹雪芹定居北京时就曾经经常在东西二府走动。

      西府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合理,建筑精致。中轴线上建有大影壁、府门、银安殿、东西翼楼、后罩楼等建筑。西路前后还有三进院落。东路则由五个大小院落组成,有茶房、大小书房、祠堂、花房等,还有护卫、太监、奶妈居住的房屋等。

      克勤郡王府在民国初年,就卖给了兴办慈善事业而著称的熊希龄,而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则搬到了宗帽胡同居住,因为没有什么太多本事,一直过着很清贫的日子。

      克勤郡王府今为新文化街小学,原王府外的影壁至今保存完好,府内仅存东翼楼。王府后部的内门、寝房、后罩房至今仍保存完好。2003年11月还进行了修缮,恢复了昔日风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