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4
-
42gtu78 2013-10-2 10:59:14
■上报国寺准能找到王渔洋
有书记载,报国寺庙市热闹非凡,人流熙攘,商品五花八门,古董珍玩、字画碑帖、文物古籍、工艺美术品居多,价格便宜,但赝品充塞其间,慧眼识金者可廉价猎奇。
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祯,别号王渔洋,官位很高,先后为刑部尚书、大司寇,酷爱文物,常到报国寺书摊买书,他很有鉴赏力,时常发现珍贵善本。名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是康熙赏识的国子监博士,初到京城时,多次想求见高官加名士的王渔洋,到府上拜访都吃闭门羹。别人告诉他窍门:找王渔洋别到家中去,上报国寺旧书摊准能找到他。后来果然在庙市见到。
龚鼎孳是清初三大诗人之一,官居礼部尚书,娶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江南名妓顾眉,顾眉能诗曲,善画兰,先为妾后扶正为夫人,改名顾横波,人称横波夫人。龚尚书住家就在报国寺西北,常携横波夫人同游报国寺。因有无数风流骚客驻足,留下很多诗文墨迹,形成报国寺特殊的文化积淀。
-
elor57s 2013-10-2 10:59:14
■清末改为祭奠清祖忠魂的昭忠祠
报国寺与国运共兴衰。1840年鸦片战争后每况愈下,1900年庚子事变中主殿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名刹虽衰,但清末至民国,庙市依旧。
旗人从东北入关,攻入北京后建立大清国。顺治时在东交民巷台基厂修建有昭忠祠,是祭祀以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首的大清开国功臣的。庚子事变中被毁。庚子事变后东交民巷沦为洋人租界,是使馆区,昭忠祠不可能在原址重修,于是末代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注资修缮被炮火焚毁的广安门内的报国寺,改名昭忠祠,赋予祭奠清祖忠魂功能,慰藉英烈。得到朝廷批准,由军机大臣、太子太保鹿传霖负责督建,公元1907年即光绪二十二年动工。那时国库空虚,财力匮乏,内务府户部拨银二万两远不够用,便由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荣禄之子良揆等群臣募捐集资十六万两白银为工程款,光绪三十四年完工。新落成的昭忠祠,较原规模大为缩小。
几百年里寺庙几度兴衰,数易其名,民间百姓却仍把古刹叫报国寺。几百年里还兴起了庙市,每逢初五、十五、廿五,都有庙会和花市。
明清易代,顺治之后康熙、雍正都重武功亦重文治,广揽人才,开科取士,笼络汉人。各省举子纷纷进京会考,宣外南城建起很多会馆,多为满足外省县举子进京食宿之需。宣南一带文人名士聚居,精英荟萃,他们多有收藏之嗜好,常到报国寺庙市寻觅,还在寺中诗词酬唱。
那时报国寺景观为京城一绝,前院有双松,后院有毗卢阁,沿三十六级台阶而上,登阁可远眺卢沟桥。康乾时期常到报国寺游历的名士有朱彝尊、王渔洋、查慎行、孔尚任、姜宸英……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