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神府 岱庙(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面对这座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大山,发自肺腑地吟唱出了这首令人称绝的壮丽诗篇。 诗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笔触,把泰山升华到了无比崇高的境界。 要论自然高度,泰山在国内名山中算不上是高山,它却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崇高至尊、五岳独尊”。 要论自然面积,泰山也不算上是大山,它却是华夏民族心目中最大的精神家园。 人们不禁要问:泰山为什么这样“高大”?答案只有一个: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它的神气来自于雄峙天东的优越位置,来自于先民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来自于高度浓缩的历史文化。 说起“神山”,泰山神就自然的显赫出来,而供奉“山神”的岱庙,也就成了高尊宏大的“山神庙”。 岱庙,“秦既作畤”、“汉亦起宫”,到了宋代泰山神被封为“东岳大帝”,因此,它的建筑规模大如皇宫,它的建筑风格也就充满了至高无上的帝王之气。 岱庙神奇、神秘,它威严、辉煌;如果说泰山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自然经典之作的话,岱庙则是这部鸿篇巨著的序曲。 ![]() |
全部评论1
“遥参亭”建筑风格布局紧凑,相对独立,但是,它又和岱庙的主体建筑一脉相承。
被称为“泰山第一坊”的岱庙坊,建造于清代康熙年间,是泰山最大的石坊。石坊造型端庄大气,高耸威严,坊上龙纹石兽雕刻精美,上面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送宝等三十幅吉祥图案,堪称为清代石雕艺术的大作。
按照古代的庙制,古庙建筑要做到周有城墙、城门有八、四角有楼、前有殿、后有寝。正阳门就是岱庙八门中的正门,门上五凤楼上翘的飞檐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岱庙城墙上的四个角楼,是按八卦的方位得名,它们分别称为艮楼、巽楼、坤楼和乾楼。
走进春天的岱庙,配天门前的大花园万物吐绿,繁华似锦,园内种植的几十种名贵苗木花卉竞相争艳、五彩缤纷,给古庙带来了几份生机,使游人沉醉在春天的畅想之中。
岱庙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完全是按照中轴对称式的皇宫模式建造,它的中轴线和泰山顶峰的南天门一线贯通。
进入正阳门后,配天门、仁安门、宋天贶殿、中寝宫、后载门前后依次排列。
“宋天贶殿”是岱庙里的主要建筑,它有过许多殿名,宋代称“嘉宁殿”,元代称“仁安殿”,明清两代称为“峻极殿”,而在当地,人们则习惯地称它为“大殿”。说它大,毫不夸张,它确实很大,大殿高筑在三层白色基石之上,黄瓦红墙、八大明柱、金碧辉煌,总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它不仅形制大,它的名声更大,它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统称为我国典型的三大宫殿式建筑。
重檐庑殿顶是中国最尊贵的建筑形式,唯有皇宫才能配得上这种规格。
殿前的两座碑亭内是清乾隆皇帝的诗碑,它的设置与宋天贶殿形成了强烈的大小对比,更加显示出大殿的高大威严。
这位“配天坐镇”的大神,就是“山神庙”的主人“东岳泰山之神”,他一付十足的帝王之相,俨然高坐在殿内中央。
殿内东北西墙上的巨幅壁画,传为宋代杰作,壁画长62米,高3.3米,画中人物697个,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泰山神巡行的故事。画的东部称“启跸”描绘泰山神出巡,西部称“回銮”表现泰山神回宫,所以整幅作品叫《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画中泰山神端坐在四轮六马大辇之上,炳灵、延禧左右相伴,四周百官护驾,前促后拥,浩浩荡荡。壁画虽为写神,实为写人,洋洋宏篇把宋真宗东巡封禅的盛大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寝宫是东岳大帝“皇后”住的地方。
岱庙的东院原来有炳灵殿,因此院门叫“炳灵门”。现在叫汉柏院。
岱庙的西院原来有延禧殿,因此院门叫“延禧门”。现在叫唐槐院。
铜亭,又叫金阙。整个亭体全部是仿木结构纯铜铸成,外表鎏金,铸工精细,是明代金属建筑的上乘精品,它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鸣凤山铜亭、并称为“国内三大铜亭”。
铁塔,明代嘉靖年间铸造,原是一座高十二层的铁筑高塔,抗战时期被日军炸毁,现存的三层也就成了侵华日军的铁证。
东御座,顾名思义是皇帝下榻的地方。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来泰安登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它每次来泰山就住在这里。
后花园,绿草铺地,怪石矗立,每当春天来临,园中盆景花卉争奇斗艳,竞相怒放。
厚载门是岱庙的北大门,现在看到的厚载门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宋建筑。
站在厚载门上的望岳楼,我们回首岱庙这所瑰丽完整的古建筑群,感觉到的是激动和自豪,而前瞻泰山这座雄伟壮丽的大山,又使你不由得联想起伟大诗人杜甫的《望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