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东西方的建筑——An Architecture beyond East&West 一、引言 东方的建筑师和学者们探讨东方和西方建筑的关系问题时,通常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东方的建筑传统现在已经消失了,它与西方传统相互无关并已经被技术 术更先进的、更有效果和效率的西方建筑风格所取代。另外一种学术思想是虽然东方传统很大程度上被取代,但还是与西方风格有关。这个阵营的建筑师和学者支持两种风格的综合,两种传统的混合产物(后面会给出例子)。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有所欠缺。现在经过多年的思考,我感觉应有另外一种观点;如果你欣赏那就是第三的分支。我想应有一种新的引导性的哲学带领我们超越东方和西方的教条。我们所需的是"超越西方和东方的建筑"。它是完全超越了将两种传统对立起来的二元的观点。在我进入更多细节之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然后通过举例的方式,对东西方的建筑传统进行一些探讨以表明我所论述的这两种传统的区别。之后我观察和比较一些当代的作品,来看多种不同的建筑都试图协调东西方不同的传统。最后通过我自己的作品,来解释我所提出的"超越东方和西方的建筑"。 二、东方和西方:历史的观点 如果我们广泛的来看东西方建筑的关系,首先看到的最明显印象中最深刻的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它们之间缺乏关系。因为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历史记录将这两种传统都完全分离,而且处于不同的风格就象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这一直保持到16世纪。16世纪左右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现代的种子开始萌芽。欧洲突然开始提倡关注外面的世界,结果接之而来的就是逐步建立起东西方的联系。随着文艺复兴的觉醒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发展,以及新大陆的发现,西部欧洲建筑突飞猛进。从建筑的观点可以证明的是随着欧洲势力进入亚洲,欧洲传统势头强大的转移并且凌驾于东方经验之上。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入侵。最后一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纪--20世纪,此时两种传统已经融合。我们可以称之为西化的时代,东方的建筑经验最终被西方传统所包容。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的建筑规则从希腊、罗马时代到如今已经经历了持续和渐进的发展。所以今天的现代建筑实际上表现了技术从过去到现在的自然发展过程。 然而东方的情况是很不同的。我们看到的是在经历了停滞后的并行和独立的发展,之后是与另外一种传统的重叠。所以东方的发展是由外力推动的而不是自然自发的过程。 三、东西方的比较分析(通过例子) 在这个部分,我准备从建筑基本原理的观点来讨论一下东西方的二元论。到底什么是东西方建筑的区别,它们的特性、特点是什么?最后,我会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和使两者分离的哲学基础来讲述。(当然时间有限,我不能面面俱到。我只是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有三种主要区别: 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制造空间的方法上。在西方,确立室内的空间,墙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先通过墙确立空间,上面加顶就像一个盖子,只是一个覆盖物而已。在东方正好相反,屋顶是最重要的建立空间的因素。通过由柱子支撑的屋顶确立空间而后再填充墙。 2)第二个区别在于空间本身的状态。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积极空间,即发挥建筑物本身作用的内部空间。然而在东方主要强调的却是消极空间即建筑物周围的外部空间。 3)我所指出的第三个区别在于东方的基本建筑原则和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的风格却得以进步。在东方,一种建筑风格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西方却越来越强调建筑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其结果就是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持续改变。现在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的东西方建筑来证明一下这个分析。 古代 第一个要比较的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早期历史。那时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统治者,建立了秦王朝并修建了第一个皇宫。他还是长城的修建者。 阿房宫 这个宫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修建于公元前221-209年,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建筑手法的根源。在这么早期的这个复合体已经表现了我前面所表述的三点基本区别。我所强调的是建筑物水平向的伸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建筑原理的不断重复和面积的扩展。一个有趣的传说说宫殿被破坏时整整烧了三个月。 长城 修于公元前221年。为保护中国免受外敌侵犯而建。长城从甘肃边境到海边共延伸了1400英里。引人注意的是长城的大部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的。这表明重复的原理是许多东方建筑成功的基础。整个1400英里的长城每一段都是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地形。 雅典卫城和罗马广场 雅典卫城应是古典西方建筑最经典的例子。帕台农神庙,完成于公元前442年,用五年的时间只完成了一点,表现了西方利用空间的方法。首先可以看出强调大量的内部积极空间重于周围的消极空间。第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以墙为中心的外观。柱子和三角墙只是表面装饰而已。从结构上看是墙支撑了建筑物。 罗马广场 罗马广场是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共和国时期商业、宗教和政治的中心。它表现了中西方建筑思想上区别的另一个方面。罗马广场是一个建筑物与纪念碑的混合,修建了几百年。每一个统治者都要加入他们自己对广场的改动。因此每一个建筑,具有各自的非常明显的个性和特点。每一个都有各自的风格和外观。这与东方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延伸很广的建筑,比如阿房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方有众多重复的建筑,它们的特点基本相似。所以在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建筑哲学主要区别的根源。西方的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个性,各自代表自己的领域。而东方建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把它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组合获取个性。为强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汉城景福宫任取出一个建筑物放到昌德宫而看起来不会觉得不自然,而从雅典神庙中取出个建筑物放到 |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