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隐喻探索古代建筑思维概念的内涵 1如何认识认知隐喻理论 关于中国建筑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那些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建筑理论精华的论章来,是古人对于建筑这样的“认知隐喻”并不善于总结呢的结果呢?其实认知隐喻本身是不需要靠语境来表达的。 理论从某中意义上说,本来是没有的。只有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形成了概念,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对象意义,并在一个表述的过程中具有逻辑的联系时,才能形成理论。 1.1 建筑的形式隐喻了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早的,感受的也比较深刻,认识和深刻感受了自己的身体以后,再利用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来认识其他的事物是很自然的。因此,人类在给房屋的各部分命名时就有了屋顶、屋脚的概念。在给屋的各部分 命名时也就有了屋顶、屋脚的说法。 至于门和窗,这是人们从人的面部的认知隐喻得到的启发。 门是人进出的通道,这是从人们的吃喝必须从口而入的认知而来的。而这个进出的通道必须要方便,就像人吃东西一样便捷才行。所以一般房屋的门都是取其正中而在其下部。 而人的眼睛则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一个窗口。房屋的窗口正是对人眼睛的一种认知隐喻。通过对眼睛的认知,人们知道观察外界的事物需要开启一扇窗口;对于窗口不能是没有遮挡的,这里的遮挡物从最原始的几根柳条发展而来,最终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窗扇,这种具有遮挡功能的窗扇,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眼毛的认知。 |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