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趋势——“公众参与” 

2013-10-01 17:33 发布

532 1 0
每当我早晨路过清华大学新土木馆的东侧时,经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情景:一片杂草从中,一块水泥地上立着一段矮墙,上面刻着四个字“青年广场”。而这段矮墙上摆满了鸟笼,一群老人聚在旁边或打太极或聊天,全然不顾“青年广场”的提示。而一天之中的其它时间,这里则空无一人……?
  1 序

  作为一个设计者,想必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怎样更合理、客观、全面、科学地完成一个设计。一般来说,设计过程的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多方面的相关因素,例如:施工业主(目的、资金力、信用力的综合判断),利用者(积极参与、要求、合理性),出资者(依赖要领书、关心度),设计者(价值观,要求的满足、目标的达成),专家(交流、行动分析、综合评价),经营业主(财政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利用一些数理统计模型进行最合理最优化选择的方法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应用了,最常见的方法有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和AHP(Analytic Hierachg Process)。前者的优点在于其精度高,但设定的范围狭,后者的优点在于设定范围广,但精度较低。上述的方法,一般都只局限在设计者怎样去达成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上。然而,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设计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消弱,人们更注重利用者的要求和愿望,因为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工作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或称利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为每位利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正因为如此,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利用者,设计的全过程都应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设计,并很快地波及世界各地,作为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无论从利用者人数还是国土面积来说,“公众参与”设计具有其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日本在“公众参与”方面的概况。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

  • lj1vpumq
    lj1vpumq 2013-10-1 17:33:32
    4 结束语

      上面介绍的是日本在“公众参与”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方法。在进行“公众参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设计的不同要求,正确选择不同方法的组合。但是无论怎样一种组合都离不开“设想”、“选择”、“综合”这三个方面。作为环境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需要与其它过程一起共同完成一个设计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公众参与”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设计方法,而是设计中的一个过程,可以说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的一个过程。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区习惯的不同,在应用时,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公众参与”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每位参与者的真诚合作。在我国实施时,可能会遇到参与者是否能够完成全过程的活动,因为一般情况下需要数次聚会讨论,而且每次间隔时间不一,完成全过程有时会长达半年左右;同时在进行“公众参与”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怎样从如此大量的情报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与过去一些传统的设计手法相比“公众参与”有它信息量大,目标、服务对象明确等优点,但是也有它需要不断完善的部分,这也正是我们每位从事本专业的人员为之努力和奋斗的原动力。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