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海天之间的住宅 

2013-08-08 12:31 发布

4 LOGEMENTS ENTRE CIEL ET MER
四座海天之间的住宅
哈工大建筑学院
教授ERIC DUBOSC
助教 洪智扬
助理 马梓馨
参与学生:哈工大05级建筑学本科生15人
交流方式:学生和BUBOSC教授直接通过英语,或通过洪先生作为法-汉翻译进行
时间2008年11月17日-11月22日
上午:讲座或授课;下午:讨论方案
分组:独立完成或者两人合作

今天是第一天,先打个预告,等下吃完饭回来再开始帖,嘿嘿。
目前打算每晚更新一次进度。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22

  • oqu0epo
    oqu0epo 2013-8-8 12:31:27
    各位实在不好意思,预先实在没想到那周的工作强度。实在是把我累趴下了没空写帖子。现在课程告一段落,我把草图和最后的成果整理了一下,陆续发上来,请各位老大斧正。//BOW


  • zv5vinz
    zv5vinz 2013-8-8 12:31:27
    这次课程是DUBOSC教授第一次来我们学校带这样的设计专题,讲课和带做方案的时候主要用英语,当我们和DOBOSC老大英语都卡壳的时候就靠MR.洪来做法汉之间的翻译,或者MISS马来英汉翻译。经过一个星期我发现原来全英文授课对我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障碍的,就是我自己口头表达实在是有点汗,实在表达不清了不是可以学原始人画图么。。。
    先说一下场地,场地在SOMME河尽头汇入英吉利海峡的三角洲上,不考虑车行,当地有强烈的西北风,要求一切自给自足。海滩以沙和碎石为主,潮差达7米,海滩仅比海水最高潮位高半米。
    要求设计4套住宅给艺术家、天文学家、大学教授、舞蹈家的世外居住之所。
    区位和总平面如下图:




  • m7n3527e
    m7n3527e 2013-8-8 12:31:27
    这个星期的课程是这样的,上午DUBOSC教授给我们讲课,主要跟着设计进度对钢结构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讲解,下午给他看方案。所以难点有两个,一是需要很快地把上午学到的东西用到设计中,二是怎么利用其他的时间来形成方案。
    下图是我第一天形成的概念,关于生态建筑的问题,一开始DUBOSC就先跟我们约定不讨论TECHNICAL DETAIL,但是一定要Make concept。



    对于题目的理解,“海天之间的住宅”,我的思路是在于怎么从生态和居住的角度来增加住户对于海和天的对话,因为时间有限,采用单元式的布置也是应对之举。
    最简单的办法,雨水的收集,风能的利用,被动太阳能的设计,光伏,能上的措施都上,嘿嘿。废水直接排到地下,通过海滩的生物处理来分解可以直接排放的废弃物。
    结构上架空半米,尽可能地减少对场地海滩的接触,避免破坏海滩本身的生物群落,同时防止海水在大风天气打进房屋水漫金山,万一法海来收了可不太好,现在雷峰塔也是钢结构的了。
    先闪。。。去食堂抢饭去。


  • xzbdz63
    xzbdz63 2013-8-8 12:31:28
    呵呵 貌似很有意思 期待继续~~


  • zjuzs4j
    zjuzs4j 2013-8-8 12:31:29
    下图是另外一个被导师否掉的单体方案,被否掉的原因是他觉着这样的方案太一般,
    没有原来方案那么。。怎么说,“有自省的精神”,是从一种常规的建筑形式进化来的,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建筑的原型,和这个没有来由的方案相比他认为前一个比较好。


    下面这张图是构思中的形体组合形式。



  • 5k07porc
    5k07porc 2013-8-8 12:31:29
    这个是单体组合到主结构上的方式,根据DUBOSC教授的意见,尽可能减少柱子,因为更少的柱子等于更少的地基,也就等于更少的成本和对环境影响更少。


    下面是意象的组合效果,其实上面的一个效果更好,但是实际上高度达到了30多米,总不能让人天天爬吧。。所以后面改成了两套一个的住宅,但是效果真的没有一个塔那么惊艳了。



  • pm4lbq9
    pm4lbq9 2013-8-8 12:31:29
    这个是基本定案的剖面图了,两户一栋,平均下来,每户只有两个柱子落地,落地以后直接用钢管插入地面,连砼的基础都不要了。。不解,貌似老先生很恨水泥。


    草图部分到此结束,后面上SU的模型


  • wi0cnoph
    wi0cnoph 2013-8-8 12:31:30
    下面依次是交通、结构、还有剖面图。

    这个方案主要是靠拉索和稳定索来固定伸出塔外的结构,楼梯中间走一跟工字钢梁来做楼梯的支撑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