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建筑业界
首页
Portal
建筑人物
社区
BBS
建筑作品
社群
Group
建筑活动
会员日志
Blog
建筑培训
会员相册
Albu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建筑论坛
建筑圈子
QQ登陆
立即注册
登录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
2013-08-07 22:45
发布
建筑历史
版权归 7sg6lee 所有,禁止商业使用。
11384
20
0
0
0
7sg6lee
未来城市
高级模式
B
Color
Smilies
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
20
还有一些帖子被系统自动隐藏,点此展开
5xw5tq6n
2013-8-7 22:45:45
南京的瞻园里有扇面顶,不过是后来重建的
举报
6s8qpfx
2013-8-7 22:45:45
学习中~对古建筑不还上门外汉
举报
l6le860h
2013-8-7 22:45:46
斯飞 wrote:
正解,钦安殿重檐盝顶,否则便没有办法安放那个宝顶了。但是站在地面上从立面一般不大会注意到。上一张修缮时拍的屋顶照片。
另外,北海琼华岛北麓的临水回廊算不算扇面呢?至少算是广义的扇面吧。
圆明园四十景图楼主是否都看过?我匆匆浏览过,看到80%是卷棚。一直觉得圆明园是一定有更灵活的建筑处理方法的,而且可能是孤例,而且很可能并没能被画家和样式雷记录下来,已很难考了。
这都无从考证了,在画匠的画中较多的出现卷棚我觉得很正常,毕竟卷棚相对于其他的形式还是比较生动的。更优雅,更有韵味。园林建筑中卷棚的应用还是很多的。
举报
aish0xvi
2013-8-7 22:45:46
趟水过河 wrote:
囤顶在辽西还是比较多的,
坐在火车上,出了山海关进入辽宁绥中境内直至锦州这一段,看到的村子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囤顶的。而河北境内以及沈阳以北的民居风格就不大类似于辽西而多喜欢采用坡顶了。
兴城古城内的部分囤顶房屋建于清中叶,但有些也被拆掉了。
我在一本书中看见过一种灰背顶,民间的建筑形式。这个是根据顶的做法分类的。
大多应用在平顶和囤顶建筑上。这种顶部用覆盖瓦,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
不难想象这种做法只能在少雨,气候干爽的地区适用。
不发贴不知道,一发贴才知道原来自己欠缺的这么多呀。学学学习。
举报
12ouiuqg
2013-8-7 22:45:46
很感谢你这张照片呀。我正想让我北京的朋友去帮我拍呢,我只有立面,看不见上面的顶。
举报
l9khsxp
2013-8-7 22:45:47
趟水过河 wrote:
囤顶在辽西还是比较多的,
坐在火车上,出了山海关进入辽宁绥中境内直至锦州这一段,看到的村子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囤顶的。而河北境内以及沈阳以北的民居风格就不大类似于辽西而多喜欢采用坡顶了。
兴城古城内的部分囤顶房屋建于清中叶,但有些也被拆掉了。
多谢,看来是缺乏生活体验,也没怎么注意过民居。
举报
xzbdz63
2013-8-7 22:45:48
谢谢
举报
d48ysi9
2013-8-7 22:45:48
现在得“古建筑”是缩水了还是!
举报
t7ktz0u
2013-8-7 22:45:48
北京天坛双环亭对面的亭子就是扇面顶,但是不清楚是不是解放后的作品
举报
zjuzs4j
2013-8-7 22:45:49
怎 能不顶,经典啊 !楼主辛苦了,绝对的好东西!
举报
1
2
3
/ 3 页
下一页
7sg6lee
未来城市
建筑微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全部评论20
斯飞 wrote:
正解,钦安殿重檐盝顶,否则便没有办法安放那个宝顶了。但是站在地面上从立面一般不大会注意到。上一张修缮时拍的屋顶照片。
另外,北海琼华岛北麓的临水回廊算不算扇面呢?至少算是广义的扇面吧。
圆明园四十景图楼主是否都看过?我匆匆浏览过,看到80%是卷棚。一直觉得圆明园是一定有更灵活的建筑处理方法的,而且可能是孤例,而且很可能并没能被画家和样式雷记录下来,已很难考了。
这都无从考证了,在画匠的画中较多的出现卷棚我觉得很正常,毕竟卷棚相对于其他的形式还是比较生动的。更优雅,更有韵味。园林建筑中卷棚的应用还是很多的。
趟水过河 wrote:
囤顶在辽西还是比较多的,
坐在火车上,出了山海关进入辽宁绥中境内直至锦州这一段,看到的村子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囤顶的。而河北境内以及沈阳以北的民居风格就不大类似于辽西而多喜欢采用坡顶了。
兴城古城内的部分囤顶房屋建于清中叶,但有些也被拆掉了。
我在一本书中看见过一种灰背顶,民间的建筑形式。这个是根据顶的做法分类的。
大多应用在平顶和囤顶建筑上。这种顶部用覆盖瓦,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
不难想象这种做法只能在少雨,气候干爽的地区适用。
不发贴不知道,一发贴才知道原来自己欠缺的这么多呀。学学学习。
很感谢你这张照片呀。我正想让我北京的朋友去帮我拍呢,我只有立面,看不见上面的顶。
趟水过河 wrote:
囤顶在辽西还是比较多的,
坐在火车上,出了山海关进入辽宁绥中境内直至锦州这一段,看到的村子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囤顶的。而河北境内以及沈阳以北的民居风格就不大类似于辽西而多喜欢采用坡顶了。
兴城古城内的部分囤顶房屋建于清中叶,但有些也被拆掉了。
多谢,看来是缺乏生活体验,也没怎么注意过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