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建筑是木结构为主---不靠谱的猜想 

2013-08-07 22:45 发布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8

  • jkqj01wr
    jkqj01wr 2013-8-7 22:45:35
    中国木头多所以用木头,就好像生活在海边海鲜总比吃野鸡的多。楼主理解的过于深刻了吧。。。西方石头多,所以用石头,后来学咱们东方才有了框架结构。
    西方的“百年”建筑的确牛奔,不过他们建造也好几十年甚至百年,从建造时间来比较哪个合算?


  • y2dirgqr
    y2dirgqr 2013-8-7 22:45:36
    哈哈!这还要猜!!!!就地取材!!!


  • qi1hzo1
    qi1hzo1 2013-8-7 22:45:36
    木制结构可以快速的建造大型宫殿,利于对王权的体现,向希腊罗马那样用石头建造费时费工


  • 1v7y7or
    1v7y7or 2013-8-7 22:45:37
    我是学建筑的,我的老师在上中建史的时候告诉我,中国木构建筑的主要原因在于就地取材方便,抗震强度高,适宜造型,于是就一直从最初的巢居干栏式建筑发展到后来的各种木作.虽然这位老师人很SHI很贪财很无用很不认真工作很不像个大学教师的样子,但是我还是相信他的这段话的,因为他是照着教案做成PPT读给我们听的.
    楼主让我想起了一段笑话,说有个推理专家给一位顾客演示他是怎么进行推理过程的.首先,他问顾客,你们家有个比较大的院子么?顾客回答,嗯,是啊,我们家有个大院子.他于是说道,那么既然你们家有个大院子,我就可以推论得出,院子里不会空无一物,一定栽种了一些花花草草吧?顾客回答,是啊,我们家的院子里的确栽种了一些花和一株景观树.推理专家又说了,那么既然你们家有一个漂亮的,栽满了漂亮的花草,那么你们家一定有个很大的落地窗吧?这样就可以在起居室里欣赏院子里的美景了.顾客回答,是呀是呀,我们家的确有个很大的落地窗.推理专家又说了,既然你们家有个很大的,栽满了花花草草的院子,正对着落地窗,那么你们家肯定有个温馨舒适的,面积很大的起居室吧?顾客点头称是.推理专家又说,既然有那么大的起居室,想必一定有个水族箱作为装饰吧?顾客连连点头.既然有个水族箱,那么你肯定有一个很聪慧的,对小动物有着爱好的孩子吧?专家又道.顾客又连忙点头,心道真的神了!专家又说,既然你们家有个大院子,有个漂亮的起居室,还能在起居室放得下水族箱,想必你们家的卧室应该是在二楼,是吧.顾客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有感觉眼前的专家真是什么都能推论出来.专家又到,既然你们的卧室都在二楼,想必你和你的孩子肯定不是住在一个房间的吧?先别急着说是不是,那么我得出最终结论,你和你的妻子,性生活一定很和谐吧?顾客伸长了脖子,不可思议的道:"您真的是太神奇了!这一切您是怎么得到的呢?"专家笑了笑,说这就是推理的力量.
    旁边有个人听见了这番话,于是他自信学会了如何推理.他兴冲冲的跑到别人那里,问他,你们家有个大院子么?那人愣了愣,说没有.于是他哈哈大笑,说,你和你老婆,性生活肯定不和谐,哈哈哈哈.

    字好多,打的手软了.没有别的意思,表达一下我看见这篇文章的第一反应罢了~


  • n52y0u8
    n52y0u8 2013-8-7 22:45:37

    非法懒惰 wrote:
    终于等到探讨贴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赫赫。
    不过容我解释一些,《华夏匠意》《河殇》这两个,前者买在家还没看过(太厚,没时间看),后者没听说过。。。不过看过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另外主要还是听课,以前大学听 当代西方思潮,还有常青建筑史的讲课录音,“木结构为主”这个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特征的比较准确的词汇就是从常老师那里听来的,当然,什么因为中国古人现实就选木结构之类的都是我瞎掰的,和其他人无关,因为胡思乱想是我的特长,赫赫。

    其实看你回帖的意思,应该和我的观点有契合,你说中国古人早就参透了建筑哲学,其实和我说的国人早就了悟死后一片虚无有一样的思路吧,另外你说古人的地宫建筑,我其实也说过汉代就有砖了,不过没大量使用,至于为什么,希望之后的回帖能给答案,不过据我粗浅的了解,即使地宫里也是大量使用木材的,文章里提到的金丝楠木很多就用在陵墓(看中央十台的探索发现晓得的)。
    你可能更多的觉得我是在批判中国古建筑,其实我很喜欢中国古建筑,但是喜欢久了,了解多了,思考也就来了,我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仰望中国古建筑,而是平视(虽然我是没啥资格,不过围观总可以吧),年纪越长,觉得什么智慧啊哲学啊都是一些事物有了时间沉淀之后外界给的溢美之词,如果你从他者或者后辈的身份转换成当时当地的那个正在修建筑的人,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切外在条件既定后的应变直觉,只是当我们单个人在面对几千年的人们积累下的心思成果时,我们不论怎样批判,都应该心存敬重,也不免要敬畏。

    看了你的回帖很有收获,《华夏匠意》一定要开始看了,不然会被嘲笑,呵呵,《河殇》也会看,另外你说的地宫建筑也是很有意思的领域。谢谢~~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虽然我很不看好魏晋时期国家朝政为高门大阀把持,王谢之流高踞庙堂,玄学盛行,文人雅士常以清谈辩才,爱用老庄来解释论语,但不得不说,古人哲学在这一朝代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也许是和晋人爱服五石散,思维飘渺空虚有关,但在晋人的只言片语中,都留下了对人生,对宇宙,对时间空间的观念,虽然魏晋时期的建筑实在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可是上流思想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是必然的.

    另外,白羽兄所说的,舒服不舒服的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中国的建筑制式,充满着浓重的尊卑,等级,上下的分别,要论舒服,恐怕怎么着也说不上舒服吧?例如卧具,拔步床,一张床都充满着尊卑,老爷睡外侧,夫人睡内侧,夫人要起夜,还得让老爷起床,从老爷背后过去.哪比得上欧洲人会享受,床都是堆了一层又一层锦缎的.


  • 3fd3f3bq
    3fd3f3bq 2013-8-7 22:45:38

    24322267 wrote:
    楼主能不能研究下 日本为什么也用木建筑呢?



    以前日本是中国的小跟班呗~~~


  • n2x71g69
    n2x71g69 2013-8-7 22:45:38

    ie_1882 wrote:
    中国木头多所以用木头,就好像生活在海边海鲜总比吃野鸡的多。楼主理解的过于深刻了吧。。。西方石头多,所以用石头,后来学咱们东方才有了框架结构。
    西方的“百年”建筑的确牛奔,不过他们建造也好几十年甚至百年,从建造时间来比较哪个合算?



    你知道为什么人类是用十进制吗?因为人有十个手指。也很深刻吧~~~

    为什么人的心脏在左边?大多数螺类是左旋?因为宇宙爆炸后,后来不断膨胀,不对称,时空有边大有边小。也很深刻吧。

    你后面的问题,似乎也说了中国人比较现实。。。。


  • mkokb75n
    mkokb75n 2013-8-7 22:45:38

    thorn wrote:
    本来是很好的一个题目,却是这样的内容....

    怎么说呢,就是不靠谱的猜想,也拜托多点“技术”含量吧~ 这可真是文如其名了。



    姐姐我是外行,学经济的,本来就没技术含量的。


  • bnzycop
    bnzycop 2013-8-7 22:45:39

    非法懒惰 wrote:
    终于等到探讨贴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赫赫。
    不过容我解释一些,《华夏匠意》《河殇》这两个,前者买在家还没看过(太厚,没时间看),后者没听说过。。。不过看过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另外主要还是听课,以前大学听 当代西方思潮,还有常青建筑史的讲课录音,“木结构为主”这个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特征的比较准确的词汇就是从常老师那里听来的,当然,什么因为中国古人现实就选木结构之类的都是我瞎掰的,和其他人无关,因为胡思乱想是我的特长,赫赫。

    其实看你回帖的意思,应该和我的观点有契合,你说中国古人早就参透了建筑哲学,其实和我说的国人早就了悟死后一片虚无有一样的思路吧,另外你说古人的地宫建筑,我其实也说过汉代就有砖了,不过没大量使用,至于为什么,希望之后的回帖能给答案,不过据我粗浅的了解,即使地宫里也是大量使用木材的,文章里提到的金丝楠木很多就用在陵墓(看中央十台的探索发现晓得的)。
    你可能更多的觉得我是在批判中国古建筑,其实我很喜欢中国古建筑,但是喜欢久了,了解多了,思考也就来了,我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仰望中国古建筑,而是平视(虽然我是没啥资格,不过围观总可以吧),年纪越长,觉得什么智慧啊哲学啊都是一些事物有了时间沉淀之后外界给的溢美之词,如果你从他者或者后辈的身份转换成当时当地的那个正在修建筑的人,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切外在条件既定后的应变直觉,只是当我们单个人在面对几千年的人们积累下的心思成果时,我们不论怎样批判,都应该心存敬重,也不免要敬畏。

    看了你的回帖很有收获,《华夏匠意》一定要开始看了,不然会被嘲笑,呵呵,《河殇》也会看,另外你说的地宫建筑也是很有意思的领域。谢谢~~


    在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系统地测绘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之前,中国建筑向来被西方建筑学者认为是旁枝末节,千篇一律,无足轻重,主干是希腊罗马的建筑,这和西欧文明中心论有很深的渊源。而梁思成们已经用自己的研究反驳了这一观念,看看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清华版的。很系统地介绍。
    而《河殇》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一些激进的文艺青年拍的一部纪录片,主要意思就是宣扬西欧文明中心论。其主旨就是中国应当扬弃中国传统和一切中国文化,斩断历史,全盘西化,全盘采用跟西欧文明接轨的文化和制度,预言就是大河文明必然衰落,海洋文明必然统治世界。所以叫大河之殇,简称河殇。说到底是唱衰中国的民族精神。
    但是看看日本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过程就可以明白,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代化是根本割舍不断的,日本艺妓照样可以和东芝生产的最先机双足机器人同一个舞台表演。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都否定了,还可能支持其自己的文明和文化么?
    所以所谓《河殇》仅仅是个反面教材,不看也罢。我当时看了才来气的。一帮文艺青年不懂科学,当不了科学家,预测不了历史大势。


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