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8
-
grdj3k8 2013-8-7 22:36:27
第十条
前面说的这些还只是原书的英文翻译者为该书新版英文版所写的序言。在我看来,十书正文中的第一个字,Lineaments,在中文版里便出现了问题,这也是引起我注意甚至怀疑的原因。根据中文版的目录、对应的标题以及行文,这十部书的第一部要说的是建筑的外形轮廓[35]问题。在我对中文的理解中,轮廓几乎等同于剪影,只有外边的界线,内部的构成是被忽略的。(我的理解或许狭隘,欢迎不同见解指正)所以用这个外形轮廓一词很难传达阿尔伯蒂所讲的设计造型问题。对应的字Lineaments, 根据字典,这是一个在十五世纪引进到英语里的一个字,本意是用线条来勾画,比如地形地貌、或者人物面孔在高差方面有变化的主要特征,如山脉、河流、鼻子等主要特征。这里有两点应该注意,一个是用线条来表现,以区别于用材质、调子光影或者色彩的表现手段,另外一个是表现主要特征而不是琐碎的细节。根据这两点,很多学者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根据上下文和各自语言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字来翻译,比如有人用“设计造型”,或者“形式”,“设计”。而在十书英文版的第八书第一章中,为了避免叙述可能产生的歧义,干脆就用“设计”一词来替代。在第二书谈到建筑材料之前,也是用了“设计”一词对于第一书作了概括。
我的理解,Lineaments这个词所传达的手段接近于我国绘画中的“白描”的概念,即用线条来表现对象,而整个活动的重点在于“整体造型”或者“外观形式”,绝不只是外形轮廓。外形轮廓只是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中一个极端情况而已,用轮廓一词来翻译lineaments这个字有些过于狭隘,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引起误解。我个人认为恰当的词语应该是“外观形式”,或者干脆用“建筑形式”更直接,也不会产生误解。
-
yqf8lmi 2013-8-7 22:36:27
第十一条
第一书中的开头几页,如果用“外观形式”来替代“外形轮廓”的话,就会好很多。这里不纠缠。请看第三章里的几句话:
“有谁可能会注意不到这一广泛影响,即气候是不能培育、生长、滋养和保存的呢?如您可能已经看到的,那些享受着较为纯净气候的人们在能力上是超越了那些屈从于阴沉和潮湿气候的人们的;为了这样一个特别的理由,因而可以说,雅典人比底比斯人更为狡诈一些。”[5](从现在开始,页数指的是十书正文页数,下同。)我反复读很多遍,还是不明白。
Who can have failed to notice the extensive influence that climate has on generation, growth, nourishment, and preservation? As you may have seen, those who enjoy a purer climate surpass in ability others subjected to a heavy and damp one; for that very reason, so it was said, the Athenians were much sharper than the Thebans.
大意是:气候对于培育、生长、滋养与保存诸方面的广泛影响谁会视而不见呢?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在纯净的气候环境下的人们,在个人能力方面,要超过那些生长在阴沉潮湿的气候环境中的人们。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人们说雅典人要比底比斯人更为机灵、聪明一些。
-
zjuzs4j 2013-8-7 22:36:28
第十四条
最麻烦的是所有的字都认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也好像在说什么,可是就是摸不着头脑。如:“音乐家们安抚了受到各种伤害折磨之人的耳朵,当他们偶然碰上这样一个人,受害人就像受到震惊一样跳了起来,然后,通过欢快,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和每一块肌肉,以无论怎样的方法来引起他的想象,使他将精力集中在音乐上。”[10]
Musicians caress the ears of afflicted with various forms of harmony, and when they hit the right one, the victim will leap up as though startled, and then, through joy, straining every nerve and muscle, will keep time to music in whatever manner takes his fancy.
对比之下,就可发现音乐家的手段被省略了,而这个手段正是传说中的音乐用来疗伤的工具。这一段说的是:
音乐家们试用各种不同的音乐和谐音(和弦)来安抚伤病员的耳朵,一旦音乐家们找对了那个恰当的和谐音的时候,病人就会像触电一样地跳起来,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和每一块肌肉,全神贯注地,兴奋快乐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跟着音乐节拍欢快地手舞足蹈起来。
第十五条
“你也不应该忘记对于一些可能其本身就是特别不便利,或变化莫测,却又对于外邦之地陌生人的来临毫无防范的地方加以考虑,他们常常会伴随其自身而带来瘟疫与厄运;”[13] 类似这类的语言特别多,几乎每一页上面都有。但是,只要是能解释通,我都放过。列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与原文格格不入的。
这一段的原文是:Nor should you fail to consider that some places may not in themselves be particularly inconvenient or treacherous, but are so unprotected that when strangers arrive from some foreign land, they often bring with them plague and misfortune; 两相对照,原来作者提醒人们注意那些看上去没有问题的地方,不是特别不便利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些地点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方便,也没有什么潜在的自然危害,但是,这些地点对于来自异域的人却是防范不足,这些外乡人常常也会把瘟疫和厄运带来。 这一点你是不应该忽略而忘记考虑的。
-
inhnpr7h 2013-8-7 22:36:29
第十八条
房屋覆盖范围难道不就是房基地吗?见仁见智的问题,姑且不管它。“如果这个房屋覆盖范围是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上,基址应该在水平方向向外推,或是在一些点上增大侧面,或是将小山的顶端削平。”[17] 基址怎样在水平方向向外推?If the area is to be on top of a hill, the site should be leveled out, either by building up the sides at some point or by cutting away what had been the peak of the hill.
如果房屋选址是在一座小山的顶上,那么对这个房基地应当予以平整,平整的方法要么是在房基地周边的某些地方堆土垫高,要么是把小山的顶端铲平。
第十九条
“以同样的方式,另外一位建筑师提出了一种我要证明的方法:”[17] In the same way, another architect introduced a measure of which I approve: 这里显然把approve和prove搞混了。
与此相同,另一位建筑师介绍了一种做法,对此我也是赞同的:
-
xz0z8tx 2013-8-7 22:36:29
翻译是一门艺术。纵观中国的文化历史,翻译一直影响着我们,尤其是南北朝时佛教的进入对中国的文化界是一件莫大的事件。最近的就是近代,我们凭借日本转入了诸多的观念和文字,引入正确观念的同时难免也引入了很多的误解,所以翻译很重要,翻译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文化框架。
所以翻译者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好作家同时也应该是精通外文的翻译家,翻译外文书籍对于翻译者的文学水平和思维创造性要求应该高一些,否则就会产生诸如楼主看到的那些蹩脚的翻译作品。1949年以前,很多大作家本身就是翻译家,比如鲁迅,但当代的中国作家懂外文的却极少,即他不能直接的看外文原著,而只能看已经翻译过来的作品,我们看过英文原版中文字幕的电影时往往会有这个体会,翻译的文字往往和原著的意思相去甚远。
如果翻译者缺乏以上的两点,翻译出来的作品必然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
2r67ozf 2013-8-7 22:36:30
第二十条
几页下来,有个感觉,几乎到了随便翻到一页都会有错的程度,汉语不流畅的地方就不去计较了。我纳闷,也郁闷。“因为他建造了一堵墙,虽然不是墙本身坚固,却具有了它应该达到的强度,墙的厚度是与拱形弧券相当的。”[17]什么意思?一般这种情况,看了原文才会知道。…for he had constructed a wall that, although not itself solid, had as much strength as one that was, and whose thickness was equivalent to the sagittae of the arches.
因为他建造的这堵墙本身虽然不是实心的,但是在强度上却相当于一个实心的墙,而这个实心墙的厚度等于(平面中)这些拱券的矢高。
第二十一条
有时候都是很常见的字,也会搞错。“的确,当定义柱子本身的时候,将其描述为是一个确定的、坚固的和连续的墙的片断,可能是错误的,柱子被垂直地从地面上竖立起来,高高向上,为了承担屋顶的用途。”[20] 我相信这是笔误。Indeed, when defining the column itself, it may not be wrong to describe it as a certain, solid, and continuous section of wall, which has been raised perpendicularly from the ground, up high, for the purpose of bearing the roof.
事实上,在给柱子本身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如果把它描述成墙体中的某一段固定不动的、坚固的、连续的墙体的片断,而这个片断是从地面垂直升起,高高向上,支撑着屋顶的重量,那么这样的定义是不大可能有错的。
蝈锅 wrote:
支持楼主!就应该有这样的认真劲!现在的书的翻译看得真是费劲,楼主上面的两个例子很好啊,清楚多了!
不过这一套书还是功德无量啊,建筑论,建筑四书,这些经典竟然现在才有中文翻译,哎,真是无语……不过很不明白这套书的编选标准,怎么还有赖特论建筑?。。。实在是格格不入……
这套书的确公德无量,翻译者功不可没。我只是质疑其中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