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文革前我们还可以进图书馆看书找资料。 我们系的图书馆有极丰富的中外建筑图书及进口建筑期刊。 所以教师们只能在图书馆里吸收“营养”,提高水平,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当时没有复印机,也买不起照相机,收集资料就是靠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 边看边记,上了自己的笔记本,才算是自己的收获了。 ![]() 系图书馆的几本英、美、法、俄(当时是苏联)等国的建筑期刊 是我们了解国外建筑动态的来源。 在杂志上看到精彩的建筑实例,我就按照照片画下来,边读变画, 看懂了就用英文将说明文字记下来。 ![]() ![]() ![]() ![]() 十年“大革命”,图书馆封闭,全系师生停课闹革命,天天学“红宝书”。 系图书馆的外国进口书籍和杂志差一步就被“革命派”付之一炬。 1977年恢复高考后,教学开始正常,教师也有出国进修的机会了。 但当时还没有电脑,收集资料还是要靠手工。所以八十年代还是留下了 好几本笔记,现在翻开看看,还很有感触。 ![]() ![]() ![]() ![]() ![]() 波士顿Copley 广场的三个设计方案 ![]() ![]() ![]() 意大利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 ![]() ![]()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