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校园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校园的建筑文化来源于时间的积淀。校园建筑创作和设计应在持续与协调中表达个性,在整和与恒久中张扬时代。 ②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却无法承载过多的社会意义,过分追求标志性的结果往往是整体性的丧失和标志意义的不断过时,校园建设的特质,应该是恒久的平实、和谐,在大学校园建筑创作中应倡导整体的协调,总体的连续。 ③近年来我国的许多新校园建设,其建筑形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社会流行化趋势中,教育建筑失去自我特征,校园建筑如果过度关注时代性而卷入某种建筑形式的流行,其结果将与这种形式的普及而流于庸俗过滥终被不屑。因此大学校园建筑创作设计中应重恒久性。 ④不同大学的校园环境存在着明显差异,究其根源在于其所凝结和沉淀的场所精神大不相同,因为这种场所精神根植于它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背景和校园建筑与环境风貌以及特有的办学理念或教育模式之中。在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通过布局、色调、高度、形态、对应关系等一系列规划,来寻求建筑与其校园环境的和谐。对校园内某栋建筑单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筑实体、环境生态、空间尺度、景观小品,色彩肌理等手段进行整体性设计和综合调度,达到景观的一体化效果。 (来自:建易中国)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