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全部为石木结构。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布达拉宫外观13层,内部9层。宫内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灵塔殿、庭院等。红宫是供奉佛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3层楼的大金塔,从上到下全部用黄金包镶,外镶无数宝石。在红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在红宫两侧的殿堂称为白宫,是达赖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这些殿堂建筑和陈设精美谊华,达赖寝宫成为突出,荼几上金壶玉碗玲珑精,锦缎刺乡的被祷光采夺目。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