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BIM 转变思维模式 

2013-12-15 01:26 发布

198 0 0
畅游BIM 转变思维模式
近期看过的一本书,是网络流传的CADKING老师编写的《功夫结构》,看到一段话“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图纸,正如没有完美的人。”让我不得不联想到以前做的工程。当然最先想到的就是我近期的一个工程。
  作为一个预算人员,算算量,套套项,总价汇报上去就可以了吗?难道这个行业给我们的工作要求就是如此吗?很显然不是的。一个好的项目的实施,不光靠工程师及几个管理项目技术的人员,同时其他人员都应该去辅佐于该项目,才能使该项目合理、快速、低成本的运营起来。这时预算人员请不要把目光当在眼前的算量工作上,因为这个工作只要是懂点数学加减乘除的就能搞定。
  预算在看图纸时是需要通读图纸,理解图纸设计意图及各数据所表达的设计者的语言。那么我们来看下现在设计的一些现状,此处仍然引用CADKING老师的《功夫结构》的描述,“现在的设计行业的状态,基本都是要么闲死,要么忙死,不要奢望有让你从从容容地来慢慢推敲的时间,建筑方案一定,甲方就恨不得第二天就打桩,市场要求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结构设计人员,你有能力去改变吗?甲方也有甲方的苦衷,过了这段时间,房子就卖不动了,他当然希望进度越快越好,而设计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应该有的服务态度就是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市场竞争的残酷就在于此,出手慢的单位和人就会被淘汰,不管你水平多高,不能按时交图就没有活,甲方可不懂你的图纸含金量有多么高,你设计的多么仔细,多么地为他考虑,为他省钱,他只认一点:进度!他只知道必须施工图纸出来才可以去算造价,才可以让施工单位招投标的程序启动起来。”由于这种“进度”的存在,使得现在图纸问题众多,然而设计专业的划分更是让各专业在各自施工中会出现很多专业碰撞的问题产生。
  此次所做工程为爱琴海3#楼,此工程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做预算中,因为通读图纸,所以发现了安装专业上部分管道跟土建工程中部分构件的施工产生了碰撞问题。具体举例说这个碰撞问题就是,例如有个管道需要安装,在它的标高及敷设线路中,有个梁在此处挡住了该管道的敷设,此时就需要处理两个情况,一个是是否可以凿梁,让管道穿过去,另一个是是否可以改变管道敷设线路,绕开梁的位置。这两种情况的处理都会涉及到实际的施工,然而因此产生的费用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预算工作。
  综上所述,各种施工图纸的不完美,就势必会在这个发展快速的行情中出现新的东西来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是现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BIM是个什么东西?
  BIM是近几年刚从国外引入的新鲜事物,这一词语近期常常在国内建筑行业内出现,对于这个词语,目前很多人可能还是感觉有些迷茫,现在让我们认识下BIM吧,揭开BIM那层神秘的面纱。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最为贴切的、也被大家所认可的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这些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 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 “对图”时也不再用落后的将各专业的硫酸图纸进行重叠式的对图了。这些CAD图形可以在各专业中进行相互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直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此就不再列举了。
  那么BIM建筑信息模型也同CAD一样,也只是个设计绘图软件或者出图工具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真正的认识BIM了。真正的BIM应该符合以下五个特点。:
1.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这个方面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凈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
3.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优化性;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目前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1)、 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2) 、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5.可出图性;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l)、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2)、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3)、 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了解BIM的相关内容了。BIM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了,那么BIM在中国建筑市场内是否能够同国外的一些国家一样那么顺利发展那?这个必须要看BIM如何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了,当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后,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所以,在此,请所有做预算的朋友们,不要只做一名合格的算量人员了,去整体掌控你的项目,改变目前的思想,从宏观上去运行这个新的思想,这样才是一名真正的预算行业从事者,才能整体控制建筑成本,利润最大化!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