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学途 | EL世界之旅2015美国常青藤体验营 

2016-06-24 17:33 发布

                                                                        首期《筑梦学途——EL世界之旅2015美国常青藤体验营》于2015年7月27日下午启程,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建筑系学生、建筑师在学术指导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刘临安教授的带领下远赴美国,开启了为期11天的探访美国顶尖建筑院校之旅。


此次旅程,涉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常青藤高校,近10位世界级建筑大师数十项经典建筑作品,走进MIT校园倾听保罗·鲁卡兹院士的《An Outlook for Future Campus Space》主题讲座,与众多顶尖建筑院校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美国校园文化。▼ MIT Stata Center(弗兰克·盖里)
▼ 麻省理工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SA+P  
▼耶鲁大学校园美术馆 (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 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波士顿建筑大学 建筑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期待着我们的第一个筑梦地芝加哥有人说它是黑帮出没的“罪恶之城”,有人称它为“迈克·乔丹之城””,而有的人则质疑道:“芝加哥,有什么?”芝加哥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典雅风格,又有未来时代的超前创作,独特造型建筑群,构成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壮观风景。东部的密歇根湖秀添加了一丝传统色彩。

经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筑梦学途——EL世界之旅2015美国常青藤体验营》一行20人终于踏上美利坚国土,初识这里兴奋多于疲惫。
筑梦地:芝加哥Chicago
如果用数字解读风城:1204座摩天大楼、552个公园、200多个艺术画廊和剧场以及26英里湖畔美景。停留在这的三天里,一点一点的走近别人口中那个“塌鼻子的女人”,她不完美,却又令人无法自拔。抵达芝加哥的时间停留在当地时间的下午四点多钟,入住市中心的酒店,紧邻北美洲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它是五大湖之中唯一一个完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在登顶Willis Tower的一刻体会到了风城独有的魅力。一览无余的恢宏建筑群,如大海一般浩瀚密歇根湖畔,玻璃镂空的观景台更是令人心跳加快。

千禧公园面积为24英亩,共耗资5亿美金,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地。露天音乐厅 (Jay Pritzker Music Pavilion)、云门 (Cloud Gate) 和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是千禧公园中最具代表的三大后现代建筑。很多人都会在著名的云门雕塑[当地人称为“豆子”(The Bean)]下定格身影,以此开启探险之旅。我们自然也不能放过与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邂逅”的机会。这座110吨重的巨大豆型雕塑对城市天际线和冲其做鬼脸的人而言,就像一个巨大的曲面镜。站在下面,可体会到真实生活中的杰克与仙豆时刻。
▲云门露天音乐厅由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亲自操刀,整个建筑的顶棚犹如泛起的片片浪花,能容纳7000人的大型室外露天剧场则由纤细交错的钢构在大草坪上搭起网架天穹,营造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公共空间,这与芝加哥早前中规中矩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耳目一新。


▲芝加哥千禧公园露天音乐厅
▲芝加哥千禧公园皇冠喷泉由西班牙艺术家詹米.皮兰萨(Jaume Plensa)设计,是两座相对而建的,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当然其中也包括我们。

▲皇冠喷泉密斯·凡·德罗移民美国之后,在伊利诺伊担任了20年的建筑系主任,对校园的规划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筑学院的克朗楼也是密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芝加哥这片土壤之上,有幸与他“遇见”。克朗楼在120m*220m的长方形基地上,以矩形工整的平面,用南北两侧八根钢柱支撑起横跨建筑的四根钢梁,巨大的屋面悬吊在钢梁之下,从而提供了400人同时使用的纯粹的大空间,同时玻璃和钢被清晰的表露出来。然而密斯使用了一切技术代价来实现他对“少即是多”的空间理念的追求,但巨大的内部空间尺度和完全通透的玻璃幕墙也使建筑系的学生们难以获得归属感,反倒是地下层聚集了大量学生的日常活动。但在当时,建筑师们还在或多或少的受到老的建筑流派影响,或者刚开始探讨形式如何追随新的建筑功能,可以想见密斯提出的流动的、开放的功能空间对当时建筑界的震动。
▲伊力诺依工学院克朗楼


▲学术指导刘临安院长细心讲解“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我们已远走,那么你呢?


筑梦地:波士顿Boston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其实波士顿这座城市的面积并不大,算上近其面积一半的水域也不及上海的三分之一,所以有人说,波士顿是一座可以用脚丈量的城市。但就在这不大的城市内,却坐落着60多所高等学府,其中哈佛、麻省理工等顶尖世界名校也都坐落于此,是座名副其实的学术之城。
此次常青藤体验营活动,我们走进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建筑大学以及位于纽黑文的耶鲁大学。近距离感受西方校园生活的氛围及其校园文化的魅力。

波士顿建筑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Karen Nelson 亲自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我们,与大家分享BAC建校历史以及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MIT Paul Lukez院士主题讲座《未来的校园空间展望》同大家分享了众多经典案例,并讲述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如何从学生向建筑师的角色转换。此番交流之后,大家受益匪浅。

[Paul Lukez院士以例说明未来校园发展之路]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刘临安院长与 Karen Nelson 院长探讨中西教学理念]
[Karen Nelson 院长为学生解疑答惑]

[参观BAC]在BAC之前,我们去到了MIT。这里简直是建筑师们的“试验田”,小沙利文、斯蒂文·霍尔、贝聿铭、弗兰克-盖里均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斯蒂文·霍尔的麻省理工大学学生宿舍楼。他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西岸则以弗兰克-盖里为主。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他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路易斯-康是一致的,却又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作品之中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




MIT斯塔塔中心,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物,引来无数的人来此瞻仰,它也被称作是最酷的教学楼。弗兰克-盖里设计的中心思想便是“使发明成为一种快乐”。他还意味深长地使用了三原色:红、黄、蓝,象征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手段,为人类求解自然奥秘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斯塔塔中心运用的是雕塑建筑的语言,表现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外力的搏击和角力。因此,盖瑞的建筑在引人深思的同时,往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鼓励人们扬弃因循守旧,创新、振奋、勇往直前。

短暂的停留两天之后,我们将告别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这里充满了艺术的不羁与天马行空,现代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令我们难以忘怀。
指导老师:刘临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摄影:宋颖惠、唐煜、王子源 、李世豪
地点:波士顿编辑:Monster



“世界之旅”成立于1999年,拥有国家特许经营出入境资质 ,是全国唯一的建筑、规划专业国际旅行社。

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微博:世界之旅archiworld官网:archiworld.com.c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