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今年暑期第二期法国&意大利建筑学实践之旅的团员们,从北京出发,次日抵达法国巴黎。数小时的长途飞行,既兴奋又紧张,身体上的疲惫感似乎因满心的期待瞬间消失无影无踪。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l0136e8bz6u&auto=1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在巴黎的第一个天的开始就充满了惊喜,清晨团员们来到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前,葱郁茂盛的绿植使得洁白的建筑显得更加纯粹。此次随队的指导老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邵磊副教授,有针对的对建筑物进行讲解,并且为学生布置了速写的小作业。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建筑的理解。 离开萨伏伊别墅,随即去往了拉德芳斯新区。俗话说:“有对比才差距”,我们的高领队也不禁发出北京CBD该向这里看齐的感慨。拉德芳斯新区是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社区,整体规划和建筑不是强调个体的设计,而是注重强调由树木、绿地、广场、斜坡等元素组成的街道空间的整体设计。 当天的行程中另一目的地就是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它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建筑,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对于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们来说吸引眼球的不光是卢浮宫的镇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更注重建筑艺术展现方式,其中就包括贝聿铭大师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出现使参观线路更合理,人们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需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 暮色时分,夕阳西下为巴黎蒙上一层金色,不由得想起一句“只有金色的阳光才能给这个世界加冕”。停留在巴黎的几天中,其中一天大家来到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为的是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它是一座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大物,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的管道,其中却有着门道,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则是红色。 蓬皮杜原本是为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而兴建的现代艺术馆。实则它更像是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随处可见的创意涂鸦,悠然自得地街头艺人,音乐、舞蹈、歌声从未间断。在这里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迫切的想要融入其中,随音乐而舞动,去享受与友人相伴的旅程。 旅途中最欣喜的一刻不见得是瞻仰了名匠巨作,或是饱览美不胜收的风景。很可能是旅途中的一次意外收获。我们的领队无意中经过一个正在建造的交通站,一座由集装箱组装成的工人房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活动中心为城市添加了一丝童趣。 朗香教堂一直都是我们行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巴黎驱车数小时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不畏惧路途的遥远,来到上索恩,只为了这个众人争相朝拜的圣地——朗香教堂。朗香犹如白色的幻象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它是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对现代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聚终有别离,告别朗香,告别柯布西耶,告别上索恩。此刻的离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结束亦是开始。 离开法国之前,团队成员被安排留宿在第戎一晚。第戎是法国东部的一个盛产蜗牛的小城,距巴黎约280公里,城建于罗马时代。因此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没有巴黎的高贵与繁华,有的是淳朴与安逸。古老的建筑物小巧整齐的林立在街间。如果说巴黎是富有浓郁色彩的油画,那么第戎就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宁静、平和、温婉... 里昂是一座文化城市,从1450年至1550年,富有的银行家们来到这里,为这里带来了富足与繁华。来到里昂要看什么?一般旅行社会告诉你,富尔韦圣母院、金头公园(Parc de Tête d’Or)、古罗马大剧场、里昂艺术博物馆......而我们会说:“走,我们去拉图雷特修道院!”。 既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之后,再次与柯布西耶“相遇”,相遇在拉图雷特修道院。整个建筑的外表朴实,内部却别有洞天,世俗与神圣并存的建筑。它伫立在里昂郊外的在一座小山上,而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修道院的全貌。这样的设计是柯布西耶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路途中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北墙在逆光中渐渐升起。 拉图雷特修道院使用了大量的几何元素,锥形的演讲厅,波浪般的礼拜堂围墙,中元螺旋形的室外楼梯,以及圆筒形的采光天井。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邵磊副教授的悉心讲解下,想必同学们会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与感悟。 都灵是意大利的工业重镇,著名汽车菲亚特就是在都灵,著名跑车法拉利,玛莎拉蒂同样出自都灵,这里还有一支著名的足球队尤文图斯。同时作为意大利王国的古都,历史文化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举世闻名。都灵是现代活力与历史底蕴并存的一座城市。 与寻常的旅行不同,我们在意大利的第一天中最先去到的是博塔的VOLTO教堂。它是一个“城市改造计划”的成果。完美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废弃的工业区重新融入城市肌理的理念,新建筑提升了城市的品味。 都灵大学新教学楼意大利Luigi Einaudi校园由诺曼•福斯特设计。为都灵大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使校园与社区之间形成了一种更加密切的关联。邵磊老师通过建筑的微型模型详细地讲解了建筑的设计理念及特点。 离开都灵之后,前往维罗纳。这里有意大利建筑界的殿堂级人物卡洛•斯卡帕的名作旧城堡博物馆和布瑞恩家族墓园。有人这样评价他,“在卡洛•斯卡帕的建筑中“美丽”是第一种感觉,“艺术”是第一个词汇,然后是惊奇,是对“形式”的深刻认识,对密不可分的元素的整体感觉。设计顾及自然,给元素以存在的形式,艺术使“形式”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各种形式的元素谱成了一曲生动的交响乐,在所有元素之中,节点是装饰的起源,细部是对自然的崇拜。” 布瑞恩家族墓园的一角。真正来过才知道油然而生的神圣感是怎样一回事。 意大利期间,同学们有机会去到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展会现场。作为此次行程的亮点之一,大大提升了实践性。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回归基础 back to basics”。库哈斯作为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他希望此届双年展能一改往届对建筑师的关注,而回归到建筑本身来。 罗马是一个由时间和历史堆砌而成的城市。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这里有着相当丰富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貌。1980年罗马的历史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罗马城二十多公里之外的哈德良离宫,建于公元114-138年,它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为自己营造的一座人间伊甸园。从中可以看到希腊建筑的影子。 除了万神庙、古罗马竞技场、哈德良离宫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之外。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意大利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着实给了团员们不小的惊喜。复杂的外形,流线型的墙体,各区域之间的变化与交织,由此形成的展览空间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程即将结束,想必团员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最后几天将停留在罗马,留在这里寻找美好与梦想。 14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法国到意大利,途径近十个城市,不管旅途中带给我们是何种心情,结束时心中涌现的是戛然而止的感觉,一切都那么突然。怀念巴黎的高贵与繁华,第戎的淳朴与安逸,都灵的活力与底蕴,威尼斯的浪漫与甜蜜,罗马沉稳与厚重...... 一路以来,有感动,有欣喜,有感谢。感动的是柯布西耶、卡洛斯卡帕留下的历史巨作,使我们真正体味到神圣与庄严。欣喜的是每座城市传递出不同的“性格”,使我们走过更多的路,遇见更多人和事。感谢的是邵磊老师全程精彩的讲解,领队的辛苦付出,以及小伙伴对世界之旅的支持与配合。期待下一次的结伴而行。 “到我去过的地方,去寻找温暖和记忆,到我没去过的地方,去寻找惊异、智慧和梦想。” 图/高振宇 文/世界之旅 “世界之旅”成立于1999年,拥有国家特许经营出入境资质 ,是全国唯一的建筑、规划专业国际旅行社。 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微博:世界之旅archiworld官网:archiworld.com.cn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8-06-08
-
2018-06-08
-
2018-06-08
-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之王小东院士专场成功举办
2018-06-05
-
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