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曾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梁思成、林徽因一对贤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俩的名字仍不绝于公众的视野。 刚成婚不久的照片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传说着他半个世纪前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 在李庄迎接费正清等人的来访众多记述和传奇 让他们离我们更近而有时,又仿佛更远 1947年,梁思成参与讨论联合国大厦设计方案 上个世纪2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和美术系。面对西方世界完备的建筑史体系,他们萌生了从无到有创建中国建筑史体系的梦想。 一对璧人之后,在兵荒马乱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们开始踏上漫漫的寻找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古代建筑的征程。寻找、拍摄、测量、绘制……。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做出系统研究,向世界撩开中国古建的神秘面纱。 爬房梁也要夫唱妇随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这个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台楼阁。 梁思成、莫宗江在李庄农舍中绘图林徽因在和梁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从来只肯画出草图便要撂挑子。后面,自有梁思成来细细地将草图变成完美的成品。而林徽因这时便会以顽皮小女人的姿态出现,用各种吃食来讨好思成。 读库出版的《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林徽因并非不能自己画图 她要的就是这种被宠着的感觉而宠着林徽因只怕也是梁思成最大的快乐 林徽因画作《故乡》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营造学社”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得以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艰苦条件下的精细之作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雄宝殿剖面图 1937年 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与“宁公遇”的合影梁思成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美,都令人惊讶不已。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剖面图梁思成对自己的专著或者论文中的建筑图纸,一直都是以达到《弗莱彻建筑史》等西方经典著作的世界级水准作为基本要求。一九三二年,梁思成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中国古建筑考察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在这篇论文中,他已经绘制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插图,尤其是其中的巨幅独乐寺观音阁立面渲染图和剖面图,将观音阁无比复杂的木构架,尤其是多达二十余种不同样式的斗栱构造,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还把位于楼阁中央、高达十七米的观音立像也画在了建筑剖面图中,完美地呈现出这座建于公元九八四年的辽代木结构楼阁的动人神韵。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立面图 独乐寺山门 梁思成在蓟县独乐寺战争结束了梁林的古建筑考察,也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健康。但是在大西南的流亡岁月中,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以惊人的毅力,用几乎是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坚持学术研究。 宋代 四川宜宾县旧州坝 白塔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做艺术,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可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合作的手绘图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它们一张一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 历代斗拱演变图 历代耍头演变图 历代阑额普拍枋演变图当费正清前去李庄看到梁思成夫妇二人的境况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他在《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一书中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去李庄看望他们的情景: 病中的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消瘦,……傍晚五时半便点起了蜡烛。没有电话,仅有一架留声机和几张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唱片;有热水瓶而没有咖啡;有许多件毛衣但多半不合身;有床单但缺少洗涤用的肥皂;有钢笔铅笔但没有供书写用的纸张;有报纸但都是过时的!” 在病中 与女儿在李庄患难见真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思成林徽因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巨著 清代 北平西山碧云寺 金刚宝座塔 辽代 山西大同县 善化寺大雄宝殿 隋朝 河北赵县 安济桥(大石桥)林徽因劳累过度,在大足石刻考察中又受了风寒,回李庄后,肺病复发,这一病就是四年。为了给林徽因治病,医药费花掉了夫妇二人的大部分工资,余下的便赶紧购买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以防物价上涨。 宋代 河北正定县 龙兴寺转轮藏殿实在没钱用了,梁思成只得乘船到宜宾委托商行典当衣物,甚至把最宝贝的美国派克金笔和手表也当卖了。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只有天冷了才穿草鞋和布鞋,平时只能打赤脚。 清代 四川灌县 安澜桥梁思成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在李庄乡下的两间小屋里,开始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编写工作,林徽因带病承担了该书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并执笔写了书中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 敦煌石室画卷中 唐代建筑部分详图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华宫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花宫费正清在他的对华回忆录中写到,“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生存门道。但是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 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 清官式三孔石桥做法要略值得一提的是,梁、莫二人测绘生涯中完成的难度最高的一批图纸,是山西应县木塔的测绘图。这座历时千年、高约六十七米的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外观五层、内部九层,通体由数万个木构件组成,斗栱更是多达五十六种不同样式,每一层中央都有不同的佛教造像组合,真是中国古代匠师的鬼斧神工。梁思成和莫宗江于一九三四年对其进行了全面测量,梁思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木塔顶层屋顶的空洞爬上屋面,并抓住冰冷的铁链,一路爬上金属塔刹的顶端进行测量,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此后即着手绘制木塔的测绘图,直到一九三六年底,调查报告的文稿和插图才全部完成,其中木塔正立面的渲染图和剖面图(完成于一九三五年),可谓其绘图生涯的巅峰之作。绘制这两幅惊世之作时,梁思成三十四岁,莫宗江仅十九岁(相当于当今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可惜的是,当时这批图纸和考察报告刚刚交付印刷厂,即爆发“卢沟桥事变”,梁思成和学社成员也开始了逃难生涯。在李庄期间,由于缺乏绘图材料,应县木塔测绘图没有条件重绘。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剖面图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立面图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照片 从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这些画作中,我们就能看出他在建筑上的成就; 林徽因于汾阳灵严寺阮籍《咏怀诗》有云: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这两句诗放在梁林身上 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林徽因在五台山测绘唐代经幢 林徽因 1936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在兵荒马乱、贫病交加之下两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终成一段佳话至于林徽因为何没有选择会写诗的徐志摩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吧 此书,对于那些在战乱中消失的古代建筑,在现代建设中逐渐萎靡不振的“遗存”古代建筑而言,这些“肖像”就是那些不断的文脉,是那点儿念想。毕竟啊,就算开发商盘踞了明皇宫遗址搞开发,可是我们还是可以万幸,有梁思成这样的大家,肯为后代子孙留下点儿什么。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8-06-08
-
2018-06-08
-
2018-06-08
-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之王小东院士专场成功举办
2018-06-05
-
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