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中国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 项目地点:中国 深圳 设计者:曼哈德·冯·格康、斯特凡·胥茨和尼古拉斯·博兰克 项目负责人:拉尔夫·齐伯 屋面结构设计:Schlaich Bergermann und Partner – Sven Plieninger 以及 Wei Chen 技术设备:IG Tech 照明设计:Conceptlicht 声学设计:Acoustic Design Ahnert 幕墙设计:Shen and Partner 中方合作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体育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多功能厅),中建国际设计公司(游泳馆),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 业主: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主体育场座席数:60 000 多功能厅座席数:18 000 游泳馆座席数:3 000 设计竞赛:2006年,一等奖 设计面积:87万㎡ 建设周期:2007年—2011年 绿化景观中的水晶体 深圳位于中国大陆南端,与香港仅一水之隔,2005年,深圳正式申办2011年第26届夏季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对与赛运动员数量有着严格限制,是仅次于奥运会的第二大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大运会体育中心的总体设计理念为一座将周边的自然景观纳入其中的“体育城”,其丰富大量的体育设施配置将满足珠江三角洲城市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需求。 设计目标 深圳大运会体育中心即可满足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功能要求,也可用于举办各种规模的的演出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建设一座拥有高品质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公园,使其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标。而体育场馆即使在没有赛事的平时可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在规划的城市新区中分布有体育场馆、住宅小区、休闲娱乐设施以及购物中心等。其中体育设施包括一座体育场、一座综合体育馆以及一座游泳馆,三座单体坐落于铜鼓岭山麓之上,自然的融入了周边绿化景观中,构成了整个区域的中心。 总体规划 方案的构想由周边绵延起伏的山地景观发展而来。体育中心基地内通过多层面的交通流线组织形式实现了对天然地貌的整合,这也是设计构思中的重要理念。一座人工湖连接了位于山脚下的体育场、北面的圆形多功能体育馆以及西侧呈矩形的游泳馆。通过一条被抬起的林荫大道,人们可从各个体育场馆到达位于基地中心的体育广场。 设计理念 整个建筑群被设计为一座迤逦绵延的景观公园,并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水流和植物寓意着流动和生长,以石块和岩壁为形式刻画出的晶体结构则代表着持续和稳定。柔和流畅的自然景观与充满表现力的建筑形式之间形成富有张力的对话,诠释了设计理念。建筑体半透明的外立面令三座体育馆在夜晚的灯光下如同水晶般熠熠生辉。 主体育场 体育场规划设计为一座多功能的体育场馆,可举办各种地方、国内以及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或大型活动。体育场内看台分为三层,总共可容纳6万名观众。位于西面的中层看台上设有主席台及附属包厢,主席台设有20个席位。在中层看台和上层看台之间设有60个贵宾包厢及专属席位。 全部的体育技术设备间以及其他功能用房位于看台之下的赛场层面。重要宾客和媒体代表可在专门为其设置的混合功能区中举行会面。不同人群的交通流线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 体育广场是基地内供观众使用的主要交通平面。其通往下层楼座的入口处以及通往中层和上层楼座的台阶处设有餐饮摊档和公共卫生间。宽阔大气的通道使人们从远处便可领略体育场的整体风采并且实现了场馆之间的清晰方向定位。波浪形的上层看台沿着回廊分布,可通过12座大型阶梯到达,在这里观众可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屋面结构并享有眺望其他场馆的绝佳视野。上层看台分为两个部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弧线,围合形成一个接近正圆的几何形体。这一设计令建筑的内部及外部形象均富于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屋面结构和立面 屋面结构由伸出的长65米的悬臂和以三角面为基本单位的折叠钢架空间结构构成。整个屋面纵向长310米,横向长290米。 屋面和外立面均为三层结构。立面最外层采用了三角形半透明复合安全玻璃以及聚碳酸酯板材。内层采用了在遮阳和声学方面表现出色,同样为半透明的张拉膜材料,其可在夜间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均匀的漫反射效果。在两层表皮中间的空腔内分布着折叠展开的钢结构托梁和辅助托梁。此外大量的技术设备也集中安装在此处的空腔内。 多功能厅 室内体育馆为一个圆形多功能竞技场,可举行室内竞技项目、冰上运动以及演唱会、大型集会和展览。场内可容纳18000名观众。坐席分布于两层看台上,下层看台的3000个坐席设计为可移动的临时坐席。坐席的排布做到了场馆内每个角落都能够享有观看赛事的理想视角,并实现了观众人群的有效分流及便捷到达。 游泳馆 游泳馆是大运中心内第三个重要的体育场馆。其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一类型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体育公园整体的水晶体意象。总共3000个坐席分布在比赛馆内上下两层看台上。除比赛馆外还设有一个供运动员赛前放松预热的独立场馆。 感谢gmp将项目介绍和图片授权中国建筑报道网发行。 Appreciation towards gmp for providing the description and all photo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6-02-17
-
2016-02-17
-
2016-02-17
-
2016-02-17
-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