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仁喜:不辍有为 以臻完备 

2015-12-05 16:54 发布

155868387.jpg
姚仁喜

姚仁喜先生,1975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于197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建筑硕士。1985年于台北成立了“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并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会元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事务所成长快速,已成为亚洲最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1999年,伦敦的World Architecture杂志称许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为〝台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执业表现〞,而姚建筑师则是“带领台湾建筑界创新的要角”。事务所目前拥有一百六十位以上的专业工作人员。主要业务包括企业总部/办公大楼、住宅、文化、教育、医院、旅馆、交通、商业与工业等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主要作品分布台湾、香港、中国、印度,其它作品遍及欧洲及美国等地。

于2002年,姚建筑师以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一案为主题,代表台湾参加第八届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于2003年,受邀参加第一届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2004年,受邀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佛手湖轩。2008年,再度受邀代表台湾参加第十一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暗黑情事。

姚建筑师的作品荣获众多荣誉奖项,并获许多专业杂志争相报导。1997年获颁台湾内政部第三届“杰出建筑师”,2005年,姚建筑师荣获他的母校—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环境设计学院颁发“杰出校友奖”荣誉。并于2007年获得台湾最高之文化艺术奖项“国家文艺奖”第十一届得奖人,为第一位执业建筑师获此殊荣者。2009年获得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2001年,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第一本作品专书《Kris Yao/ARTECH Selected and Current works》由澳洲Images Publishing出版;中文版专书《姚仁喜/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于2003年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二本作品专书《ARCHITECTURE OF KRIS YAO/ARTECH》亦由澳洲Images Publishing出版。

在台湾建筑界,姚仁喜是一位颇受推崇的人物,媒体对于他很少会吝惜各种赞美之词。他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事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也令许多后辈高山仰止。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一个佛教禅宗的故事,唐朝沩仰宗名宿灵云志勤禅师,有一天在路上看到桃花灼灼,当下悟道,做了一首著名的悟道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禅师见桃花而悟道的灵机迅疾、芳华刹那,往往忽略了“三十年来”探寻的不懈坚持,多少回“落叶抽枝”的单调重复。因此,我们对于能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听姚建筑师以平和舒缓的语调,讲述在“无为”的看似悠游背后,在离于形式与言说的超逸背后,他那些不舍昼夜的劳作,不到亮相的那一刻永无休止的完善等种种,感到格外欣慰。

得力于外:“我对台湾建筑比较乐观”

问:作为一位从业时间比较长,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影响力也比较大的建筑师,如果要分段描述一下您的建筑生涯,您觉得可以怎样划分?不同阶段您的思想和同时台湾建筑界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

姚仁喜:台湾的建筑环境在过去20年来有很大改变。我1985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之前在李祖原先生的事务所做了3年合伙人。这二三十年,台湾的建筑环境从本来不太重视设计,后来由于各方面包括房地产、包括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成长,经过了很多阶段,走到了今天的局面。反映到我们事务所,在我们刚刚成立的那一段时间,接触的商业地产建筑,包括住宅,比较多一点。那也是因为在1980年代初期,台湾的房地产状况很好,所以那时候这方面工作多一点。渐渐地我们事务所做了比较多企业的办公楼,比如一些企业总部啦;同时渐渐我们也开始做文化教育方面的项目,像学校,博物馆等,到今天已很少做住宅类的地产。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幸运的转换,因为毕竟建筑师比较想做的可能还是文化、艺术、教育类的公共建筑。从某个角度讲台湾有太多建筑受商业地产的影响,建筑的价值被限制为房地产的价值,对于一般大众而言,他们可能就会把这个房地产的价值当成建筑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价值,可是建筑中文化、艺术的一面,房地产建筑就不大碰触得到。我们在这方面是很幸运的,可以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做到我们想做的事,更能够体现建筑的深度。我想这个过程一方面跟社会的变迁有关系,一方面跟我们的兴趣也有关系。

我们喜欢去探讨。我自己觉得比较珍惜的就是,我们事务所虽然在台湾算是蛮大的一个事务所,大概100多人,但是有两种特质同时存在:一个是这种大事务所的经验,或者说能量,一个大事务所能做到的东西我们都做得到;同时我们又具有一种实验性,这对大的事务所来说可能就比较不容易,这也是环境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也觉得很幸运。实验性的这个角度一直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我们就常常谈实验性设计的方向、实验性建筑新的材料、新的工法等等。相比西方那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台湾工业上还是没有那么尖端,所以我们事务所更加要带领着建筑界做这样一些事情。比如说像我们比较早就开始做清水混凝土啊,玻璃幕墙啊这类东西。另外比如说节能环保的工法,我们就从一个先锋的角度来尝试。我觉得很多时候一个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在描述其成长阶段时,其实不能忽略的是一个环境的问题。建筑是与文化、社会息息相关的。

问:社会环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您觉得台湾的设计环境的发展呈现出的是怎样的状态?

姚仁喜:我觉得,如果谈台湾的情况的话,有两件事情还蛮可爱的。很多年前我除了台湾的事务所,在香港也有事务所,说起来也是十几年前了。我常常跟人家说,我去了香港开事务所回来,就更珍惜台湾的环境。因为香港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很商业的,用最快的方法盖出最好的产品,目的是赶快进行下一个。在台湾呢,不管是做企业总部、银行大楼或者学校,业主一般都有相当程度的理想性,有一种梦想。有时候当然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梦想,也有很伟大的梦想,但就是这个梦想令这个建筑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做的很多企业总部,业主都希望通过建筑传达出他们的一种愿景,这个愿景常常不是那么商业或功利的,所以你可以发现,我做的很多企业总部面貌都不太一样。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帮那些企业实现他们心里想的那样一种愿景。比如“大陆工程总部”,单纯地使用了外露的钢、清水混凝土及玻璃来述说这个企业的故事;还有“仁宝电脑总部”,整个建筑就像一台电脑,是完全透明的。那么另外一个可爱的地方就是,我觉得台湾这2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要求提高环境品质的自觉性高了很多。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讲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美学,还在讲环保。这种意识在现在年轻人身上都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对台湾建筑还是比较乐观的。

问:您与大陆建筑界的来往也比较密切,最后能否请您谈谈您怎么看待大陆建筑界的发展和现状?

姚仁喜:大陆现在有很多重要的建筑都是国际知名建筑师来执行的,所以大陆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出现。当然大家对此也各自有不同的观点,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最吸引人的建筑,对建筑界的冲击也很大。我注意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陆很多年轻建筑师作品的变化都蛮大的,可以看得见。这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在外来的刺激下,一方面他们对建筑的想法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也有对自己的反省,这些都会让建筑更丰富吧。

86135732.jpg
姚仁喜设计的乌镇大剧院

其他:

学历:197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建筑硕士;1975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

荣誉:201年获国土建设特别贡献奖;2009年获得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认证;2007年第十一届国家文艺奖建筑类得主;200年获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环境设计学院颁发“杰出校友奖”;1997年获颁台湾第三届“杰出建筑师”规划设计贡献奖。

获奖作品

2011年实践大学体育馆及图资大楼荣获第卅三届台湾建筑奖佳作奖;2011年兰阳博物馆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可之国际宜居城市大会人造环境类别金奖;2011年兰阳博物馆荣获2011台湾卓越建设奖最佳施工质量类卓越奖;2011年桃园升捷建设办公大楼荣获2011台湾卓越建设奖最佳施工质量类卓越奖;2011年“公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第一期兴建计划─博物馆建筑及相关工程”竞图第一名;2010年第十届公共工程金质奖-公共工程质量优良奖建筑类特优-兰阳博物馆;2010年兰阳博物馆荣获第卅二届台湾建筑奖首奖;2010年第七届远东建筑奖杰出奖-兰阳博物馆;2010年公立台湾戏剧艺术中心兴建工程竞图第一名;2010年公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馆兴建工程竞图第一名;2009年 屏东县演艺厅竞图第一名;200年公立金门技术学院多功能健康活动中心竞图第一名;2009年台北艺术中心竞图首奖,与OMA合作设计;2008年裕隆/宏达电子新店企业总部大楼竞图第一名;2008年华南银行世贸大楼竞图第一名;2008年受邀代表台湾参加第十一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暗黑情事;2007年第六届远东杰出设计奖佳作-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2006年台湾建筑奖首奖-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2006年捷运机场线DE03标细部设计竞标第一名;2006年高雄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国际竞图佳作;2005年中国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竞图荣获中国美术馆增建案比图二奖;200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奖-广达研发设计中心;2005年中正机场捷运系统三重至台北段DA115设计标,与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合作竞图第二名;2004年获邀参展于北京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佛手湖轩;2004年台湾公立故宫博物馆南部分院国际竞图第三名;2004年第五届远东校园建筑特别奖实践大学东闵纪念大楼;2004年第二届优良绿建筑设计奖富邦天母集合住宅大楼;2003年智邦科技总部大楼竞图第一名;2003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奖-实践大学东闵纪念大楼设计教学大楼;2003年 中正机场第一航厦整建案国际竞图第二名;2003年广州南沙商务中心国际邀请建筑设计方案竞图首奖;2003年获邀参展第一届荷兰鹿特丹建筑双年展-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代表参展;200年代表台湾参加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代表参展;2002年首届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仁宝计算机企业总部大楼;2001年台湾建筑奖-仁宝计算机企业总部大楼;2000年江苏省优良设计一等奖-国巨电子苏州厂;2000年第二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921校园重建特别奖第二名;2000年文建会民族音乐中心新建工程竞图第一名;2000年兰阳博物馆建筑计划暨园区第一期工程规划竞图第一名;1999年第一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奖杰出奖-私立元智大学信息图书大楼;1999年台湾建筑奖-伽耶山基金会台中养慧学苑;1999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奖-大陆工程总部大楼;1998年法鼓大学竞图第一名;1998年第二十届建筑师杂志奖-私立元智大学信息图书馆;1998年统一国际金融中心,与DMJM公司合作设计案竞图第一名;1996年第十八届建筑师杂志佳作奖-国立东华大学研究生宿舍;1996年第十八届建筑师杂志奖-富邦金融中心;1995年第十七届建筑师杂志佳作奖-富邦新生南路住宅案;1994年第十六届建筑师杂志佳作奖-慈济台中分院静思堂。

主要作品

2011年 故宫南院 2011年 乌镇大剧院 2011年 台北艺术中心 2011年 公立台湾戏剧艺术中心 2011年 共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馆 2011年 屏东县演艺厅 2011年 远东百货板桥办公大楼与购物中心 2011年 中钢企业总部大楼 2010年 克缇办公大楼 2009年 兰阳博物馆 2009年 实践大学体育馆及图资大楼 2008年 故宫晶华 2008年 交通大学招待所 2008年 佛光山北卡萝莱纳禅净中心 2007年 复兴中小学 2006年 台湾高速铁路新竹站 2005年 天主教光仁小学 2005年 广达研发中心 2003年 光宝科技大楼 2002年 实践大学设计学院 2002年 三立电视大楼 2002年 普立尔科技大楼 2001年 台湾大哥大企业总部大楼 2001年 神通计算机企业总部大楼 2000年 新民商工艺术中心 1999年 仁宝企业总部大楼 1999年 大陆工程总部大楼 1999年 养慧学苑 1998年 国巨电子苏州厂房 1996年 台南艺术学院音像艺术大楼 1996年 私立薇阁中、小学 1996年 公立东华大学理学院/教职员生餐厅/研究生宿舍 1995年 元智大学图书馆 1995年 富邦仁爱金融中心 1994年 高雄霖园饭店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