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仁喜 | 台湾兰阳博物馆 

2015-12-05 16:43 发布

2390 0 1
业主:宜兰县政府
设计建筑师:姚仁喜 建筑师
设计单位: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基地面积:39,426平方米
建筑面积:7,682平方米
总楼地板面积:12,473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00.2-2003.6
施工时间: 2004.6-2010.3 所获奖项:
绿建筑 台湾绿建筑标章-符合八大指标
第七届远东建筑奖杰出奖
第卅二届台湾建筑奖首奖
第十届公共工程金质奖-公共工程品质优良奖建筑类特优
2011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施工品质类卓越奖
201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可之国际宜居城市大会人造环境类别金奖
bd65c8a8662fc5e5b80ae086fb652d24.jpg

921020ce4f80b43f878463bbf05139f4.jpg

5c1eef3f9655a337b9f5143e09efdcf9.jpg
该项目是一个以宜兰为主题的博物馆,基地位于头城乌石港遗址的沼泽湿地旁,昔日船桅云集的港口现已淤塞荒废。博物馆的设计规划试图反映兰阳地区的历史、人文及地景特色,除了重塑港口意象及沧海桑田的历史记忆外,也将丰富的湿地生态纳入户外展示。 建筑设计将量体集中并简化,以保护湿地的自然生态。外观从附近海岸常见的海蚀地形「单面山」擷取造型元素,转化为简洁有力的几何量体,并仿山势斜插入地面。整栋建筑以实体与玻璃量体交错构成,实体是展示及行政空间,玻璃量体则为大厅及餐厅。量体之间的缝隙作为内部采光和空间功能的区隔,并在视线上呼应远方的龟山岛,让参访者在行进过程中经历室内外景观的转换。

dba97ac51a1bf95220da1d70ceb811a2.jpg
389c441fe358ed91e9545cf0e8959cd2.jpg
展示基地自然资源的方法,是将荒废的水域经营为生态湿地,结合博物馆参观活动,创造包含森林、草原、湿地变化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基地西侧密林可以隔绝滨海公路干扰,以环绕中央复育原生植物的多样化湿地:特别设计的水边原生树种复育及莲雾林演化的经营计划,小心地努力平衡生态与活动,学习永续经营的课题。因而参访湿地的经验成为一个生物多样化的经验:参访者以大自然的角度走进基地,学习如何观察自然,保留自然;参访湿地的经验也是一个「荒原」的空间体验,在看似空无的基地上认识生物的栖地环境,也学习如何以大自然的角度看待人类的历史。沧海桑田的基地历史,成为学习面对自然,经营永续环境的舞台。 展示基地的人文资源,是将乌石港遗迹水域中的乌石礁作为引子,展示基地自繁盛、荒颓复又重生的经验。建筑的量体集中,延续海边单面山的山势,以二十度角插入地面,低调地展现海岸乌石礁地形,以保有较多的自然湿地面积,以及较好的与自然地貌的关係;分开量体的隙缝,巧妙地作为内部的采光和功能区隔,并且连接远方龟山岛的精神轴线,在视线上、地形上,和空间的想像上建立精神的连系。斜屋顶内部二十七米大跨距的钢桁架及承重墙系统,构成室内无柱的连续性展示空间,构成「山─平原─海」相互贯穿的宜兰地景经验。

ccdd0b83b1ff8817ca93515c8211ed35.jpg

1ffd7df36da99460eab748d885df2b40.jpg

382375c4b4685a099ff20b512569eafa.jpg

当斜向建筑量体试图低调地扮演乌石水域的背景;建筑的细部则诉说乌石的空间想像。外墙灰黑色的铸铝板分割延续室内外空间以及室内家具装置每一个构造的细节,也将地景经验联系到室内经验;铸铝板的质感,以材料的特色同时表现流动与蚀刻的效果,呼应自然的力量蚀刻海边礁石的过程,并且以灰黑金属的质感作为对比,在每一处蚀刻的过程中,纪念人文调和自然的期待。

e79eb544053e5b189560d432b00e22e2.jpg

5b72a86ea7d9a6fad0382f161e98cec5.jpg

ab0426bb254423392dce7e8dea4887ab.jpg

56918a6c27a667f84bccecb237506daa.jpg

46e3cb7be08ea5356c33ecab8bb7bb6d.jpg

40a31371cbdfeaf9ec0c3f528ef2b421.jpg
1ee453f4c86cfd545c55a62256bb4418.jpg

519c2e781fb2c13e692830e87f43b9de.jpg

ca25afcd811af76bf7279c5d0149fdae.jpg

4b21539876a94053bf4179f6d30313ee.jpg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