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 | 周乾 | 梁思成与故宫古建筑 

2015-10-22 13:49 发布

453 0 0
新 建 筑与深度和价值有关的建筑阅读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故宫古建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揭示这种关系,采取文献调研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梁思成先生在故宫古建筑保护、维修和研究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及其对故宫古建筑的影响,并对梁先生的成就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在梁先生心中有着极高地位,他曾专门对故宫古建筑开展调查、研究,并在特殊时期捍卫故宫,使其免遭破坏。此外,梁先生的古建筑保护、维修和研究理念对故宫古建筑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故宫古建筑的完整保存和古建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生的卓越贡献。
梁思成与故宫古建筑Liang Sicheng and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Forbidden City撰文 | 周乾  作者单位 | 故宫博物院

* 精彩摘录 *
ac574bd74e6bda1e2677c6dcc0f07df0.jpg
▲ 故宫古建筑群一 关系描述1 研究故宫古建筑梁思成先生曾说过:“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平故宫,清宫规模虽起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上述语句可以说明故宫在梁思成心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通过长期研究,他对故宫古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可简化为:规模宏大、艺术生动、文法鲜明、富有韵律。相关描述可以从他的研究论著中找到。2 勘查故宫古建筑中国古籍关于建筑学的术书有两部: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和宋代留存至今的《营造法式》。这两部书,普通人要想读懂是一件极难的事。梁思成先生以《工程做法则例》为课本,以参与过故宫营造的老工匠为老师,以故宫为标本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则例开展了研究,并将实测宋辽遗物与《营造法式》相对照,对宋代做法名称进行了研究。1932年10月,故宫博物院总务处长俞星枢邀请梁思成先生等人调查故宫文渊阁楼面凹陷问题。梁先生等调查了文渊阁东西五间、楼梯一间。他们首先对外观进行目测,发现各层书架前倾,上层地板中部凹陷,各层内外柱及墙壁大体完整。随后,他们卸下了二层次间顶板,对支撑楼板的大柁进行了研究,发现大柁为包镶拼合而成。通过进一步验算,他们发现拼合而成的大柁承载力偏低是造成楼面凹陷的主要原因。基于分析结果,他们提出了以丁字形钢筋水泥梁外加雀替来取代大柁的措施。
128c296b6b49cc393a231e986103d051.jpg
▲ 梁思成先生测绘故宫文渊阁图纸1933年,梁思成先生带领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调查实测了故宫外朝建筑,并以之作为其所著《清式营造则例》的实例。该书是认识中国建筑“文法”的课本,为后人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开拓了道路。他们在故宫实测的主要建筑包括:太和殿右翼门、太和门、文华门、西北角亭、西南角亭、贞度门西朝房、体仁阁、文渊阁等。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测绘工作没有全部完成,只完成了对部分建筑的测绘。这些珍贵的测绘图纸被保存在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的地下保险库里,由于遭遇水灾,图纸受到浸泡,破损严重,保存完好者不多。3 保护故宫古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包括故宫古建筑群在内,“每一类、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优美果实”,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它们宝贵万分是理之当然”。1950年2月,梁思成与建筑规划师陈占祥提出著名的“梁陈方案”,即《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展拓北京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的适中地点,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政府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建议》强调,历史文化名城不容伤毁,行政中心区的确定,涉及交通、拆迁、市民生活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果原则上发生错误,以后会发生一系列难以纠正的错误。提出上述建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护北京市的古建筑。而一些旧城改造支持者打算对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筑进行拆改时,他痛心疾首,四处奔波,寻求保护方法。由于梁思成等老一辈古建保护学者的奋力保护,故宫古建筑群一次次避开了被拆除的危险,得以完整保存至今。4 指导故宫古建筑修缮关于文物建筑保护和维修,梁思成先生认为应以“整旧如旧”为原则,即对于旧的部分,除了从内部结构上加固,或者把外面走动部分“归安”之外,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维修时,在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一切经过试验”,即大规模修缮前,先选小部分构件进行试验,效果良好后再大面积施工。此外,文物建筑不同于其他文物,它们在作为文物而受到特殊保护之同时,还要被恰当利用,如故宫整个建筑群被当作“展览”的文物。按每一座或每一组群的具体情况拟定具体的使用和保护方法,还应当教育群众和文物建筑的使用者对它们尊重、爱护。梁思成的古建保护和维修理念对故宫古建筑保护和维修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年来,故宫古建保护和维修的领头人正是以梁思成的上述理念为指导,开展古建筑保护和维修工作。5 推动故宫古建筑研究1944年,梁思成完成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著作——《中国建筑史》。在书中,梁先生提到了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目的和内容。他认为,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在他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化中,思想潮流趋于西化,建筑理念亦是如此,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无知的摧残。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原有的精美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的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为此,他提倡“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在研究内容上,他认为,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平面部署、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认识,研究这些工程在美术措施上所体现的中国的智慧及审美艺术,并以测量、绘图摄影等方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进行系统、有序的纪录。此外,研究中还有一步必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而实际上,故宫内学者对故宫古建筑的研究,也受到梁思成思想的影响。建院几十年以来,故宫古建筑中关于建筑法式、建筑技艺、建筑结构、建筑彩画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成果,基本上源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古建筑研究理论。二 关系评价1 对故宫古建保护事业的直接贡献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梁思成先生对故宫古建筑的整体保护有着巨大的贡献。梁思成先生对故宫古建筑保护事业的直接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故宫古建筑 梁思成先生对故宫古建筑的客观评价源于他深入细致的研究。他对故宫古建筑充满崇敬,而故宫古建筑的造型、文法、色彩等则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他认为故宫古建筑是中国建筑文明的精粹,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他多次在自己的论著中歌颂故宫的雄伟,而故宫古建筑也是他列举中国古建筑发展过程、不同时代建筑典型特征的典型代表,如在其《清式营造则例》中就将故宫建筑作为了典型例证。不仅如此,他因在特殊时期挺身而出保卫故宫而受人尊敬,他提出保护和维修故宫的建议被专家和学者采纳,这都说明了他对故宫古建筑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他围绕故宫而撰写的论著和绘制的插图至今都被众多学者作为开展古建保护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2)保卫故宫古建筑 梁思成先生竭尽全力保护故宫古建筑群。建国初,当北京市规划中计划拆除故宫时,梁思成四处奔走。文革时,又有人指出故宫是封建帝制的象征,必须加以改造,此时梁思成奋起反驳:故宫古建筑是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化故宫古建筑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它们是文物研究、保护和展示的重要内容,不能受到任何破坏。正是他的每一次努力,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建筑群才能够数经被破坏的潜在风险,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可以说,关于保护故宫,梁思成先生功不可没。(3)勘查故宫古建筑 19世纪30年代,梁思成率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勘查了大量故宫古建筑,尽管抗日战争爆发使得勘查工作被迫中止,但是这次勘查工作为梁思成对故宫古建筑特征的研究及其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促使他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推动了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梁思成先生的勘查方法、勘查内容及勘查成果,对故宫乃至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维修、研究、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2 对故宫古建保护事业的间接影响另外,梁思成先生对故宫古建筑保护的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古建筑保护理念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的忠实守护神。他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对故宫古建筑保护有着深刻影响。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故宫这个属于全人类的建筑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下来。同时,他的古建筑保护理念也影响着故宫古建筑保护人员。故宫历代古建保护的带队人,从单士元先生到单霁翔院长,对故宫古建筑均有着特殊的情怀。在他们心中,故宫古建筑保护工作是第一位的,故宫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故宫古建筑保护而开展的。(2)古建筑维修理念 梁思成先生认为,“修旧如旧”是古建筑维修的基本原则,保持古建筑构架的核心为原装,一切以古建安全为出发点来开展古建筑维修,这是古建筑维修的重要指导方针。梁思成的古建维修理念也影响到故宫古建筑的维修。故宫博物院现有的古建三大部门——古建部、工程管理处及修缮技艺部,都是围绕着故宫古建筑保护和维修开展工作。如古建部负责对古建筑的勘查和维修设计,工程管理处负责古建筑的施工管理,修缮技艺部则负责古建筑维修施工及技艺传承。对于上述各部门而言,对古建筑的认真勘查,发现典型残损问题,采取合理的维修保养措施,前提是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在维修做法和工艺上尊重古建筑的历史原状,这是故宫古建筑维修的方针。这些方针,从故宫博物院建院至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事实上,这些维修方针的决策者,多是梁思成直接或间接的学生,或是对梁思成先生古建维修理念高度认可的人士。(3)古建筑研究理念 梁思成先生认为研究古建筑很有必要,因而只有深化对古建筑的研究,才能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征、发展历程、保护方法。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故宫古建学者对故宫古建筑的结构、建筑、彩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大量著作,这都与梁思成先生古建研究有着密切关系。例如,《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先生研究清代建筑(以故宫官式建筑为主)的成果,而故宫学者的研究,大都参照了该著作,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中国紫禁城学会、故宫学、故宫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国家明清官式建筑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离不开梁思成、刘敦桢等开创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研究事业的前辈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梁思成先生是故宫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为文章节选,阅读全文 请查阅《新建筑》2015年第4期。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