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林洙十年婚姻 

2015-10-22 13:46 发布

855 0 0
   
梁思成和林徽因,背负着名人的所负,相携一生,传奇一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除了他们的学识、成就、家世,更多的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林洙的半点关系,虽然她也曾伴随了梁思成最落魄艰难的岁月。

1
梁思成林洙

3197c954f1a1d8d19001dd0c4da45bf7.jpg

聊起清末到民国的知识分子,似乎绕不开梁启超一家,梁氏一生纵横驰骋、龙腾虎跳的荣耀,他那三个院士儿子的道路选择,总惹得后来者感叹。而其中梁思成受到的关注则尤重,或因他一代建筑宗师的名望;或因他历经留学归来、抗战流离、战后留守、保卫古城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命运; 或许还因作为一个男人,他与“天仙”林徽因、“煮妇”林洙的两次婚姻。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在梁启超看来是其“全生涯中最愉快的一件事”。他们的美国朋友查尔斯也说:“他们两人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组合”,“一种气质和技巧的平衡”,“一种罕有的产生奇迹的配合”。“天使”林徽因在众多的“林粉”中定命梁思成,并与梁君风风雨雨一起度过了27年,也算得是这个男人的“得胜”吧,他也因这“得胜”付出了更多辛苦。
人们乐于赞叹这位绝代佳人浪漫的爱与情,却忽略了梁思成二十多岁时就落下了脊柱与脚踝的终生残疾,一直穿着铁背心生活; 忽略了林徽因二三十岁时就被肺结核纠缠,这个娇贵高雅的女人,当朋友说:“你身体如此虚弱,要是敌人来了,你跑都跑不了”,她天使一般地笑了:“那门前不就是扬子江吗?”在抗战时期的漂泊乱离中,她卧病四川李庄五年,后来不得不摘掉一颗受感染的肾脏。那样的患难与共,那样的琴瑟和鸣,那样的唇亡齿寒,那样的岁月,那样的爱,那山一样的宽博和水一样的眷顾,或许是今日的我们不易理解的。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梁氏夫妇拒绝了出国的规劝。作为建筑学的专家,他们面对那么多城池毁于炮火,无法做到置之不理、一走了之。1949年12月,梁思成、林徽因终于回到阔别九年的北京。在故旧重聚的热闹中,林徽因病弱得很难站着和大家合影,可是她的笑容还那样灿烂,那笑容给了梁思成勇敢和镇定。在与梁思成一起为保护北京旧城据理力争、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1955年,年仅51岁的林徽因告别人世。
当林徽因驾鹤西去时,梁思成正身处针对他的“大批判”发动的当口。在以后的七年里,“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一个人在漆黑长夜品味人生无边的孤寂,身心俱疲。1962年,61岁的梁思成终于与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的林洙结婚,结束了老年的单身生活。公平地说,在随后的日子里,多亏了这位女性,她以自己单薄的身躯和“卑微”的爱温暖着一个惊悸的灵魂。
3

林洙比梁思成小27岁,1928年出生于福州,是林徽因的福建老乡。早年随同家人到处迁徙,先后到过南京、宣城、湘潭、柳州、贵阳、昆明、上海,并在上海完成了中学教育,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学院。林洙的父亲希望女儿北上考清华的“先修班”,她贸然给林徽因写了一封信恳请帮助。1948年林洙到清华时,正好那年先修班没有办,于是林徽因每周邀请林洙来她家亲自辅导英语,但林徽因身体孱弱,辅导总无法按时进行。
林洙第一次遇到梁思成,是在建筑系的楼道里,她以毕恭毕敬的姿态面对这位宽厚和蔼的长辈、林徽因先生的夫君。后来林洙和程应铨结婚。程应铨是一位难得的青年才俊,仪表堂堂,清逸高蹈。但当程应铨被打成“右派”,林洙竟然带着两个孩子果断地与他离婚了。

ee47e9e4e21618df1432d839b0d58eb4.jpg 晚年林洙凝视丈夫雕像
4

当初林洙这位小老乡投奔林徽因而来到清华求学,谁也没有料到数年后其命运和梁思成竟然发生如此重要的交集!这次婚姻遇到了来自梁思成亲友尤其是女儿梁再冰的极力反对。梁再冰仅比林洙小一岁,在她心目中,林洙进入父亲的生活简直是对高贵的母亲的亵渎,而且,人们视林洙为比较在乎名利的凡俗女人,还带着前夫的两个孩子,会成为晚年梁思成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样老夫少妻的婚姻以悲剧结束的太多了。
“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或许梁再冰包括那些人都未能明白,对于一个曾经成就超群而今不见天日的男人,林徽因即便是天仙,此刻也无法安慰他孤寂无望的心灵。况且,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换来的不正是无尽的斗争和折磨吗?他或许顿悟: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形式的“活着”——像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和一个对自己知冷知热的女人,筑一个遮风挡雨的巢窠,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寻常日子。
在梁思成的坚持下,他们坚定地走在了一起,也一度陷入了亲情的“孤岛”,众多姊妹晚辈都疏离了,只有儿子梁从诫偶尔回来探望。那几年,梁再冰随同丈夫在英国工作,当她回国的时候,她亲爱的父亲即将幕落花凋。当时的林洙,除了尽心尽力照顾梁思成的病体并陪伴他每次抄家后的惊惧,还要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更是一直用心照料着林徽因年迈的老母。
林洙伴随着梁思成度过了生命旅程最后的11年光阴。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再一次失去丈夫的林洙当时只有44岁,她与儿女相伴度过余生。梁思成去世后半年,九十多岁的林老太太仙逝,是林洙为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妈妈办理了后事。
5

自1973年起,林洙千方百计地从国内外搜罗梁思成的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 《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全集》等书,其中《图像中国建筑史》作为梁思成获得盛誉的学术成果得以面世更是奇迹。
晚年,林洙创作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回顾了自己40年来亲眼目睹梁家的各种境遇,忠实地记录了她与梁思成走过的岁月,对她眼中的“林先生”也一如既往地献上赞美和钦佩,让梁思成青春洋溢的青年、颠沛困顿的中年、孤勇坚韧的晚年得以存留。果然,她是梁思成安然如磐的“老巢”。
不过,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林洙正是林徽因冥冥之中为走向暮年的梁思成安排好的良伴,她匆匆地走了,却放不下这个爱自己终生的良人君子,终于把梁思成交与一位平凡的小老乡来照顾。如果我们愿意这样理解,这何尝不是生命的圆满?是的,请不要和爱情讲道理,或许在爱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软肋”。
林洙,这个梁家“煮妇”用自己的“卑微”撰写了与梁思成相守相知的另一章回,那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所写不来的。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