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2013-10-06 17:30 发布

230 0 0
一、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给予人类以维持生存的条件,并给予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  

  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通过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又不断地创造和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

    因此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

二、“城市”的出现是发展经济“聚天下之民,敛天下之财”的产物。汉文字一个“井”字,形象地表明纵横交错的街坊路口有一口水井,人们聚居在周围生产生息,到井边汲水、交易、交往、休闲,这种具有生产生活 公共空间的环境应该说就是“城市”的雏形。而以井为基本环境要素的公共空间交易空间,古代亦称为“市井”。后来为防御掠夺,围以高墙成了真正的“城市”。“城”也算是最早的环境保护吧!“城”是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基本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载体,有“城”才能有“市”。“市”是经济,“市”的发展反过来又是改善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城”的发展。因之,城市建设从城市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组成一个“生存链”。

    (一)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当今世界,人们将环境分为三类,第一环境为自然界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生物植被;第二环境为城市(包括乡村)建设;第三环境为室内设计。由此可知,第一环境为自然(生态)环境;第二、第三环境为人文(人工)环境(这里包括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遗迹)。城市建设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改善居住质量、发展经济的最基本尽可能好的环境。因此,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二)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现在人们对环境的层次认知越来越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公共环境,公共环境又可分交通环境、景观环境、商业环境等等,人们不但要求有好的物质环境,而且强调有好的精神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软环境”不一而足。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古代那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交易而归,各得其所”的封闭简单的模式,它是集工业生产、科研教育、商品经济、行政管理、居住生活、文化庄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建设,从城市功能上分水电气供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垃圾污水处理、排涝地抗灾、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系统工程。

   
B Color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