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东大街以南地块(商业街区) 一、 规划背景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是江淮流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1986年12月原淮安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淮安市由原淮阴市(现清浦、清河两区)、淮安市(现楚州区)和淮阴县(现淮阴区)组成,总人口70多万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商业购物活动日益活跃,而城市的绝大数商业活动均依托城市主干道路景象,缺乏相当规模、配套齐全的商业街区。 东大街及周遍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商贾聚集之地。如今东大街已重新修建为仿古商业街,交通便捷,人气旺盛。东大街以南地块又临近淮安市综合性文化憩息公元——楚秀园,区域及自然环境有时非常突出。 二、 规划范围 地块位于淮安市淮海南路东侧,楚秀园以北,东大街商业街以南,由规划新建道路维合的区域内,规划用地总面积46410平方米。 三、 设计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3、《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则》 4、《淮安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5、《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淮安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是合计要点通知书 7、本地块规划用地图 四、 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 地块规划用地总面积:46410平方米 2、 容积率:<1 3、 建筑高度:<24米 4、 建筑密度:≤30% 5、 绿地率:≥35% 建筑退让和间距要求按《淮安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建区标准执行。 五、 规划目标 通过该地区的规划设计,营造健康宜人、舒适便捷的城市商业购物环境和现代化的、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东大街以南地块商业街区的建成,将有力促进淮安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较好地满足当地居民不断增长的经济、文化、生活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淮安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飞速发展。 六、 规划设计要求 1、 总体规划 在规划方案中应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积极运用创新的理念和定位,同时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项目的经济性,把适用性、经济效益与超前性、美观性良好结合以作为项目的成功要素,确保本项目的竞争有时和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重点开发建设购物场所(以中小型商业店铺为主)、风味美食广场、休闲总汇开放与围合式及功能岛想结合的特色商业街区。同时结合对地块内都天庙传统建筑的保护,注意营造富有文化特色的商业氛围。 具体规划中应重点根据环境、建筑形式和景观的美观协调,体现地块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等特点,重复发挥环境的优势,结合地块形状考虑建筑布局的采光、景观视距和风向要求。 总体布置应符合科学、合理、经济、美观的要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符合有关规范及文件规定。里面应该=同周遍建筑协调,结合本区域环境合理布置路网,便捷流畅,按规定配置好停车场、车库。 2、 景观要求 景观设计应有明确的主题、绿化、环保、休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绿化应从纯观赏性向功能化转变,做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在色彩、形态上的和谐统一,动静结合,同时考虑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结合现有河湖水域等组织生态和景观系统,突出城市化的个性特征,以完整的整体设计,使优美的自然环境同现代气息溶为一体,突显重点景观地段的城市形象特色。划定生态和景观系统控制的禁止建筑和中指建设范围界限,明确河道保护线和绿化保护线的具体位置,对控制建筑范围提出规划实施管理的技术控制要求。 在景观设计上要求重复考虑立面和外观,注意建筑材料的选用,力求美观大方,但又相对经济实用。 3、 城市设计特点 1) 注重该区域与城市整体‘周遍地区及其区内各部分之间空间形态的营造; 2) 重复考虑人在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视线直觉感受和空间尺度,营造宜人的环境; 3) 可考虑设置体现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广场; 4) 充分考虑整个区域的无障碍设计; 5) 适度利用地下空间; 6) 保障该地区在分期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均具有相对完整性。 基地 ![]() |
全部评论1
HOHO